近日,学校召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教育教学大讨论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成洪波、校长马宏伟对教育教学大讨论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求。副校长杨敏林介绍新一轮教育教学大讨论的总体安排。校领导李忠红、李文芳,全体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系(部、中心)负责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博士,科级干部、组织员、辅导员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各分会场线下线上参加会议。
成洪波强调,大学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前五次大讨论的基础上,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主题开展第六次教育教学大讨论,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照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高质量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推动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各二级党组织、二级组织机构要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主题,组织实施好六大方面问题学习研讨,做到校院系联动、内外结合、师生互动,切实凝聚师生员工共识,汇集改革发展合力,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马宏伟指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大讨论,要深入分析大变局背景下学校面临的形势与机遇,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紧跟时代脚步,保持莞工特色,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抓好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高品质的通识教育体系,着力构建新时代“五育”课程体系,持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系统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①目的意义
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大讨论,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全校师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践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引导全校师生以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建设、评价机制改革为抓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力量,着力构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②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高质量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推动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目标任务
1.提高政治站位,增进育人共识。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全校师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践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
2.落实职责要求,增强育人能力。对照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落实各级党组织、各二级组织机构、基层教学组织责任要求以及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10+2”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加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3.健全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六化驱动”工作机制,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改革、课程育人与其他育人方式协同创新,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主题主线落实到每一堂课、体现在每一项活动、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④讨论内容
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主题内容,重点就以下六个方面问题,组织师生员工开展学习研讨:
(1)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体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理念,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据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如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加强联动、学院统筹推进、专业积极落实、教师踊跃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保障,督促党支部履行课程思政抓建职责,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3)如何创新融入机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研制不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育人目标与专业育人目标支撑、映射关系,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思政素材与案例库,推进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开发与创新利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快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4)如何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能力培训体系,积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搭建交流平台,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基础能力。
(5)如何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
⑤实施步骤
1.动员学习阶段(1月—3月)
(1)进行动员部署,结合有关会议和培训班,启动实施教育教学大讨论。
(2)组织专题学习,重点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传达学习《东莞理工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3)总结建设成效,梳理201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梳理思政课改革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其他二级学院梳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提炼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形成总结报告。
(4)制定工作方案,各二级教学机构在认真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大讨论方案及相关文件后,制定工作方案。
本阶段主要通过师生自主与集体研讨结合,论坛讲座、主题党日、专题工作坊和打造品牌等组织形式开展学习。
2.深入推进阶段(4月—8月)
(1)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组织开展各层面讨论,加强工作交流,凝练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共识。
(2)动员师生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把课堂教学改革、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举措落到实处。
本阶段主要通过座谈交流、专题研讨、专题培训和专题对接等形式开展学习。
3.成果内化阶段(9月)
(1)总结梳理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效,形成共识,产出制度化成果。
(2)转化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果,构建完善学校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本阶段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以赛促建、示范引领成果培育和召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专题会议等形式开展。
⑥迈向新阶段
2012年至今,学校不断适应发展新形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共组织开展了六轮教育教学大讨论,强化师生员工育人思想共识,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经验新方法,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主动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六次大讨论的主题分别是:“服务东莞,创新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三全育人’、建设一流本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在前五轮的大讨论中,学校明确了“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十条”,实施《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创设教学质量指数与课程质量系数,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通过系列有力举措,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成绩斐然。
杨敏林在动员部署会上强调,开展第六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是凝聚师生员工共识、汇集改革发展合力的重要举措,是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各二级组织机构要明确任务、认真组织,精益求精、确保实效。要把全体师生员工组织发动起来,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大讨论的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撰稿:林家驹、辛承祚;一审:辛承祚;二审:蔡耀蔚;三审: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