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全面推进,师生、校友们如何看待这次难得的机遇呢?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师生、校友代表,大家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充满了期待,也希望在这过程中,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个人也能得到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老师这么说……
电子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学科凌东雄教授:省市大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我和团队非常珍惜。光学工程学科有机会融入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洪流中,要感谢学校领导对光学工程学科的关心和支持。我和团队将抓住难得的机遇,尽己所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做好对所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共同做好做强光学工程学科,为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高水平理工大学作出贡献。
化学与环境工程老师朱杰博士:2015年在学校发展史上绝对是里程碑式的一年,由省委胡春华书记直接点题,学校获得超常规投入,谋求超常规发展,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作为莞工人,无疑是感到骄傲和激动的。同时,作为新莞人,真切感受到广东省、东莞市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特别是省市两级政府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支撑引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所寄予的厚望,对此,每一个莞工人都应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一名事业刚刚起步的普通教师,务必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在日常教学中,立足现在,正视不足,放眼将来,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面对当前的大好时机,将积极以融入学校发展谋求自身发展,借力学校超常规建设提速个人成长,用实际行动换来的成效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添砖加瓦,在与学校的共发展、同成长中成就自己。
文学院张斌华老师:作为一名文科专业的教师,个人感觉文科专业与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不应该割裂开,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首先,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是以理工科作为重点,超常规发展,为创新驱动服务。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有的放矢,以点带面,最终目标还是综合学科的全面提升。其次,从办学的角度看,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成为理工科大学的必然选择。再次,从学科建设看,学科多、学科综合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没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就培养不出一流的理工人才”,这基本上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退休教师余成教授:动员会上,听了省、市和学校领导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部署后,感到很振奋,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我对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充满信心。其中,罗伟其厅长提到的省教育厅支持学校优化生源结构,创造条件逐步将纳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规划的专业调整到第一批次招生,逐步减少分区域招生,适当增加外省招生计划,这一做法非常好。学校要高水平,必须要以开放的眼光面向全国招生,提高生源质量。此外,徐建华书记提到的要下功夫立足学科建设、立足师资队伍,这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十分重要,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学校要立足东莞、广东实际,优化学科结构,建设一批能服务、引领东莞产业发展的学科。同时,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人”十分重要,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关键要“找对人”,才能更好地做出业绩。
校友这么说……
1994届校友香杰新:欣闻母校东莞理工学院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蓝图宏伟,顿感心潮澎湃。这是各级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东莞乃至广东高教布局重要举措,更是母校发展壮大和贡献社会难得机遇。身为曾经的莞工学子,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为母校点赞。身为莞工的毕业生,本人建议广大校友一道,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擦亮莞工牌子,共同为母校创建助力。身为一名父亲,我跟女儿说,记住莞工这个名字,她因东莞而生,因东莞崛起而飞速发展;她植根莞邑大地,辐射岭南,源远流长……
2015届校友涂斯岚:母校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对我们校友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一方面随着母校社会声誉的提升,我们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增强;另一方面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势必会使母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可以给我们那部分创业的校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样一来,既帮助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就业,也有力地助推我们校友的事业发展。
学生这么说……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朱泽鑫: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意味着我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优良的研究设备,有更多机会去跟高水平科技人员学习。同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对我们学校以及学子的认同。得知这一消息,我们都感到相当开心。对学校实现这一目标也充满信心。作为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希望有更多机会投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学习中,比如3d打印技术,并带动更多的科技研究。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作为一名新生,我对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充满期待的,我相信未来莞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凭借着良好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建筑工程系学生彭英俊:我觉得这个机遇对我们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外省优秀生源的名额,尽量减少分区录取,这些都有利于招收更高质量的学生。氛围和条件上去了,也有利于激发我们本地学生的潜能。
政法学院学生孔楚祺:我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一种历史趋势,是时代的呼唤。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本身就具有优势。当今世界,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对国家新发展的助攻,是极有必要的。
文学院学生陈淑琳:得知莞工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这一重大消息,我作为广电的一份子是感到无比光荣的,即使我们是文科类专业,但是理工科学校也需要人文素养的熏陶,所以我们也希望能为学校更上一个台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郑嘉雯:虽然我是文科专业,但是莞工发展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对学校的教育投资大了,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自然也就多了。即使是文科专业,如果我们学校的师资上去了,学生能汲取的养料自然也就多了。简单的地说,我们身处在莞工,只有莞工好了,我们才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