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各小组以“单元式”学习为抓手,围绕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高校青年、师德、党建五个单元,结合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和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畅谈学习心得体会。
学员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是一篇指导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要求,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谆谆教导。
中青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学工部副部长柳卓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教育者,我们更多的是承担着“人师”的角色,只有自己全面做好示范,践行初心使命,才能更好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坚定信仰信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更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矢志为国奉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青班学员、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黄楚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要求高校要科学运用美的规律和美的特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深入挖掘美学素材,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广泛开展审美活动,引导学生提升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辅导员要主动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提高自身审美理论水平,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青班学员、国际学院郝丽霞博士表示,教育者先受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对她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三观”教育。一是时势观。我们处在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种时不我待,要求我们必须只争朝夕、把握大势、担当作为。二是全局观。心怀“国之大者”,胸怀天下。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把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人类福祉当作自身的使命、信仰和信念。三是全面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走访了美术展馆和体育馆,强调了美育和体育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实处。
中青班学员、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李衍亮博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同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其个人对总书记“关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加快培养紧缺人才”的讲话深有体会。作为一名东莞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和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最近几年围绕学校“2025行动计划”开展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新工科要求,同时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与重大需求,积极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流域污染现状而紧缺的低碳环保技术人才,为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担当基层教师使命。
中青班学员、材料工程学院杨树颜博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大学需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学科建设,结合国家、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以基础科学和产业存在问题为导向,特别是各行各业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构建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一支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以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初审:柳卓君;复审:邓维伟;终审: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