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3日,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东莞举行,逾60位院士、超百位高端科技人才齐聚东莞,通过考察调研、专题报告、高端访谈、成果推介、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为东莞发展建言献策。
11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双聘院士王立军研究员,吉林大学吴子丹教授走进莞工校园,与师生共植桂花树、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王院士手植一株丹桂激励莞工再折新桂
王立军院士来到我校“院士林”,亲植一株桂花树。王立军院士与李琳校长一起扶苗、培土、浇水;还与在场师生简单交流了学习、工作情况,并与师生们合影留念。
熊有伦、王立军、吴子丹等院士专家与学校领导座谈交流。
交流会上,李琳代表学校欢迎院士专家亲临莞工指导,恳请各位院士专家多提建议意见。
李忠红介绍了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学校与东莞产业需求的对接情况。
4位院士专家先后开讲180多名师生享学术小灶
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院士专家报告会在刚刚启用的学生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双聘院士王立军研究员,吉林大学吴子丹教授先后作报告。
学校校长李琳,副校长李忠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共约180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学校邀请熊有伦、王立军、吴子丹上台,与校领导共同为东莞理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揭牌。
熊有伦: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展望
熊有伦院士围绕新时代制造业的新发展,智能制造发展展望,智能制造的内涵,华中大智能制造的发展,智能制造与社会等五方面的内容作了介绍。
他以华中科技大学的智能制造成果与研究方向为例子,强调了智能制造在研究背景与科学内涵等方面存在的复杂性。他认为,新时代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智能制造与共融机器人相结合,而共融机器人有三个层次,分别为智能机器人和操作臂、“海陆空”和人体的融合。“共融机器人也是未来高等院校特别应当重视的。”
熊有伦院士还对大型复杂曲面机器人智能加工、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和智能车间运行分析与优化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了建议。
王立军:重视智能制造,开启强国之路
王立军院士以激光科学的发展与影响、近红外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发展趋势、半导体激光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在激光智能制造中工作等方面对智能制造进行了深入说明。
他针对激光科学发展学科渗透广、应用领域宽、支撑作用大、国防作用强的四大特点,讲述了激光科学在我国科学研究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他向大家介绍了近红外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发展趋势,以专业的角度从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等方面生动地阐述了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介绍智能制造应用时,他特别强调,国家十分重视智能制造,东莞理工学院着力做好智能制造学科群的规划部署,发展自主创新的高端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东莞理工学院要再接再厉,在智能制造创新上更进一步。
谭建荣:从前,现在与未来制造业的创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谭建荣院士见证了四十年来中国的点滴变化,感慨万分。他以深圳发展为例,以40年前与40年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例,阐述了这40年来国人从关注温饱到关注质量的变化。
他以富士康的加工利润,手机的加工利润与外国相对比为例,表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他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小工业到大工业的变化历程,介绍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重要性。展望2019年,谭建荣院士提到:“现在我们国家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改革开放的前沿,要需要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道路,使得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更懂得创新。”
吴子丹:智能制造与粮食储备相辅相成
吴子丹教授引用了中国“民以食为天”的背景,讲述了我国粮食储备由有到无的艰辛历程。他以粮食储备的数量、质量和监管三大课题为立足点,指出国家现在通过对粮食储备技术瓶颈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以智能制造等技术来实现对粮食储备品质的提升和监管水平的提高。
对于智能制造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他感慨颇深,“智能制造技术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今后国家需要更多这种创新型人才来发展新型技术,也希望莞工学子能以此激励自己,在智能制造上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