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共建自动化学院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往前一年,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
这意味着在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棋局中,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时间,如何建设应用型高校,成为全国地方高校逐鹿的新战场。然而,在这一轮地方高校创新发展的热潮中,身处“世界工厂”的东莞理工学院却目标坚定、步履从容。
时间再往前推移两年,2012年的东莞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上,学校提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这是自1992年创建以来,东莞理工学院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和目标。
翻看莞工二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应用型的理念一直贯穿其中。虽不明言,但莞工始终走在应用型高校的轨道上。
东莞理工学院在建设应用型高校方面的先行一步,固然与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学校决策者准确把握高校改革发展大势,应运地方产业升级,清醒果断的决策密不可分。
“学校一直在走应用型的办学路子,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增强道路的自信和自觉,向高水平目标迈进”,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如是说。在他看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决策,是在以前的探索实践基础上,将应用型办学定位更加清晰,服务地方产业的方向更加坚定,加快高水平特色发展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
这种坚定与坚守,这份自信与自觉,让莞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地方、深化改革等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近三年间,莞工在中国校友网大学排名榜中前进了近100名,在广东理工类大学排名中,稳居第三;
近三年来,莞工高考招生分数线居高不下,理科投档线超过广东二本线三十多分,卓越计划专业在部分省份列入一本招生;
近三年来,莞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薪酬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一大批学子进入华为、中兴等行业领军企业;
近三年来,莞工学子在全国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奖无数,华为、西门子、中兴等先后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
……
在应用型大学道路上的“先行一步”并没有让莞工人停止脚步,他们要继续前行,继续领跑,建设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
领跑之谋
传承与升华:建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刚过,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涌动着新一轮的改革大潮。特别是在历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欧美国家重新专注制造业后,国内的地方院校普遍面临着一种转型的困惑:该转向何处?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最为充分的珠江三角洲,“世界工厂”东莞刚刚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拔出腿来。作为东莞第一所本科院校,东莞理工学院被赋予了为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的重大使命。
“我们必须要明确该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成为莞工人强烈的心声。
2012年9月27日,东莞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成洪波代表新一届党委为莞工未来的发展定下基调:办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这一全新定位在全校教职工和广大市民中引发强烈反响。
“这个定位既符合学校实际,也符合东莞实际”,不少教职工对此非常认同。在他们看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定位真正抓住了莞工的核心,也抓住了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根本。
“我们如果去拼基础研究,肯定拼不过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学,我们的优势恰恰是东莞这座城市和她的产业,我们要主动支撑产业的发展,有效服务城市的发展。”成洪波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他看来,2012年的第二次党代会,并不是对学校定位的“另起炉灶”,而是在以前的探索实践中,将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定位更加清晰,方向更加坚定,内涵更加丰富。
成洪波说,自1992年创建以来,应用型的理念一直贯穿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而二十年后的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则更加突出了应用型和地方性两大基本内涵,并进一步提出了强化理工特色、提升国际化程度、推进高水平建设的战略部署。
领跑之略
根植与服务:为地方提供强大人才和科技支撑
现代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所大学往往与一座城市的命运牵连在一起。大学兴,则城市兴;反之亦然。
作为一所在东莞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建和成长起来的大学,在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定位目标后,东莞理工学院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直面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为产业建设、城市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2014年10月,东莞理工学院派出8名青年博士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这是继2013年派出6名青年博士之后,又一批莞工教师走出大学校园,到政府部门、镇街(园区)挂职锻炼,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在当好地方发展“智囊团”的同时,莞工还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研发提供支持。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41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
不过,上述只是学校服务地方的一个缩影。对一直秉承根植地方、服务地方理念的莞工而言,她对服务这座城市有着更大的期许与格局。
2015年年初,东莞在全国率先发布“东莞制造2025”战略不久,学校党委立即组织学习和探讨,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支持“东莞制造2025”战略。
事实上,在近年来东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随处可见莞工的影子。
学校通过发挥工科类的学科优势,加强与企业对接,大力打造公共类服务平台建设,力推企业转型升级。如与东莞市科技局共建清洁生产中心,与松山湖高新区联合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与经信局共同筹建东莞产业经济研究院,与横沥镇共建3D打印公共服务中心和模具检测技术中心,成功孵化研发企业并开始提供公共服务。
在长期扎根地方、服务东莞的过程中,学校也逐渐积累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与优势:在学科建设上瞄准东莞先进制造业,强化与新型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合作,工科类数量和平台领先全省同类同层高校;人才培养上,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一批基层“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华为网络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中兴通讯学院,这些如雷贯耳的全球知名企业纷纷牵手东莞理工学院建立了校企实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大批莞工学子各方面技能显著提升,成为推动和实践“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强大后备军。
领跑之道
改革与发展:推动地方大学治理现代化
东莞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生动缩影。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东莞理工学院,自创建之日起,便被打上了改革的烙印。
去年以来,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东莞理工学院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果断提出未来五年将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新型学科专业群。
为此,学校打出的第一张牌,便是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新型学科专业群。即整合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力量,加强与松山湖大学创新城等新型研发机构、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及华为、西门子等世界一流企业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领域新型学科专业群。
在莞工的决策者看来,新型学科群的打造只是第一步,要想获得持续的、长远的大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才是根本。
今年以来,一个名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学院的设想在莞工出炉。这个立足于解决智能制造行业工程技术问题的新型学院,将按照“政府支持下的学校+创新城(研究院)+园区(企业)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简称“政校院企合作”模式)办学。
目前,这一设想已取得初步进展,学校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国内领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首家大规模开建无人工厂的广东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华中数控等企业已达成初步意向。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制造学院将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治理结构,全面推进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改革举措,实现整体布局、系统改革、综合配套,建设试点学院。
以上,不过是莞工推进改革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自从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决策者已经在持续推进治理体系的改革,致力于探路地方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比如,新一届党委上任不久,先后制定实施了“三重一大”决策办法和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预算与投资委员会章程等。前不久,新修订的《东莞理工学院章程》经省教育厅审核备案,正式颁布实施。
“我们虽然在绩效工资等改革上取得了突破,但接下来还有几块硬骨头要啃,比如岗位设置与聘任改革、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等”,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教授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会坚持推进改革。在他看来,唯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大学治理体系,才是从根本上推动莞工在全国高校中不断争先进位,真正成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