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的师生用测绘工具对莞城的古建筑进行勘测。 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莞城街头巷尾多了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拿着量尺、全站仪、激光测试仪等工具,对莞城的古建筑进行勘测。
这群年轻人是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正在开展一个名为“莞城文物径”的调查项目,自发对莞城老建筑进行研究、勘测,并给出“活化”方案。他们用实际行动在为东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出力。
据了解,该项目寒假期间的调查已经结束,开学后还将继续进行。调研结束后,除了整理出调查报告,项目组还会根据调查中的精华,设计出一条可以导赏莞城老建筑、老街道的旅游路线。
预计今年9月份,市民就可以跟随这些学生,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品味莞城老建筑了。
利用寒假在莞城做文物调查
“文物径”项目组共有7位固定成员,均来自东莞理工学院,大部分是建筑工程系或文学系的学生,由建筑工程系老师袁艺峰带队。
据袁艺峰介绍,之前自己在广州的大学里也曾开展过“文物径”项目,这次是复制到理工学院开展。去年4月份,该项目还被纳入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得校方支持。
袁老师希望通过文物径项目,提出旧城保护的方案,为东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贡献力量。“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不应该是只有政府在做,还需要更多民间的力量,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
据了解,去年5月份起,参与项目的学生就利用周末时间,深入莞城进行调研,但由于时间比较零散,且从松山湖校区到莞城路程较远,项目进行得非常辛苦。
而今年寒假时间长,正是开展这一项目的好时机。于是,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在莞城住下来,专心进行调研。
1月17日-26日,为期9天时间,这群师生几乎走遍了莞城的每条大街小巷。他们首先要普查整个莞城的历史建筑,摸清它们的分布、质量等。接着对一些重点的街道或者片区做更详细的研究,然后会做出城市设计的方案。像谭屋这一类比较有价值的建筑,还会提出“活化”利用和修缮的方案。
调研时误被当成抄水表的
从1月17日起,这帮师生每天早上9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走访街头巷尾、用专业仪器勘测建筑物每个细节、每部分的尺寸。到了晚上,他们则是在住所里画图、整理资料和数据等。
勘测所用的尺子、全站仪、激光测试仪等专业仪器,一部分从学校申请,一部分是从经费中掏钱购买。
9天来,他们的脚印遍布整个莞城。他们之中,大部分不是莞城人,参加活动也不是为了学分,而是单纯对莞城的老建筑感兴趣。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氛围非常融洽,发生了许多难忘的事。袁艺峰回忆,一些居民在看到他们手中拿着本子、工具时,误以为他们是来抄水表或修电线的;当看他们丈量尺寸,许多人开始担心,这里是否要被列入拆迁范围了。
每当道明来意,热情的居民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信息,协助这群师生调研。
袁艺峰表示,这种交流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有同学就表示,参加本次“文物径”的项目,让他发现了很多身边不曾留意到的精彩和美丽,对自身学习有很大帮助。
这9天的时间,这群大学生着重走访了莞城西隅、北隅、市桥等社区,对谭屋做了非常详细的测量,提出了修缮方案,也对骑楼和一栋清末民初的特色建筑进行探测。
“这栋建筑从规划上看是在拆迁范围内的,希望被拆之前,将它的样貌、尺寸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袁艺峰表示。
调研成果将设计成旅游路线
采访中,袁艺峰不止一次提到,在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阶段,开展这个项目很有必要。能够让更多民众通过这种活动,跟随专业角度去了解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建筑,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和认识,而不仅仅是带着一种怀旧的情怀去看。
在寒假期间的调研结束后,开学后还会继续开展“文物径”项目。此外,深入莞城调研只是项目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调研结束后,会整理成一份调研报告,并向公众展示调研成果。
袁艺峰透露,预计在今年的9月-11月,项目组将会设计出一条旅游路线,将调研中的精华,包括建筑物、街道、历史故事等串联在路线上,向大家导赏莞城文化,调研组成员也会为有兴趣的居民讲解。
此外,这些调研成果计划整理成小册子,放在网上或公共地方,供市民翻阅。
调研中,项目组还对历史文化遗产给出一些“活化”意见,日后将通过网络平台等递交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