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的学校负责人和文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会上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地方高校参加会议和新文科建设成果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在会上作了《理工类高校的新文科建设》的交流发言。
马宏伟围绕东莞理工学院近年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实践工作,提出了理工类高校新文科建设的四个重要抓手。第一,文工交叉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充分借助现代产业学院2.0版的建设,大力推动新工科、新文科的交叉融合。东莞理工学院新建的东莞(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产业学院,着力通过跨学科专业交叉课程,打造完整的面向常平产业集群的专业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第二,开发新文科微课程群,改革通识教育体系,以OBE为理念,深入嵌合文科、工科规律特点,推动新文科在理工科应用型大学中的人文担当、价值引领,培育“全面的人”。第三,打造与产业和地方文化共生共荣的新文科平台。打造课内外、校内外、理论实践、虚实体、文科工科五融合的五层次场景化平台,层层推进,推动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第四,赋能提升新文科教师能力。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从整体层面提供制度支撑,促使教师吸收外能、练好内功、激发潜能。
据悉,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紧紧把握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抢抓“三区叠加”的区域优势,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围绕服务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加强需求牵引、加强平台支撑、加强学科融合、加强专业优化、加强课程集群、加强全面育人,引导研学产业化、教学场景化、学科协同化、文工交叉化、理论实用化、成才立体化,初步形成了“六加强六引导”的新文科建设模式。
马宏伟在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中还提出,新文科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次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人文教育价值转向。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问的是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如何应答时代性的国家战略,如何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问的是学科专业课程如何交叉融合,育人模式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如何全面提升。东莞理工学院在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更应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深耕新文科建设,交出理工类高校的时代答卷。
记者:余晓玲
原载于《羊城晚报》2020年11月12日D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