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功入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案例。
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确定为广东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全省唯一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获批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而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三年居应用型大学全国第一;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道路。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吴少敏
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洪波: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关键在党。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在具体的办学治校中,如何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成洪波:我体会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确保党的领导得到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落实,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其次,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大讨论,凝聚师生共识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第三,通过抓班子、用干部、聚人才、建队伍,落实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第四,注重战略谋划与组织实施,保持对国家战略、区域布局和产业需求的高度敏感,接续推进11项攻坚争先行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致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
南方日报:在党建引领下,学校改革发展取得哪些突出成效?
成洪波: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呈现了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在2018年6月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东莞理工学院上台作大会发言,介绍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兄弟高校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学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推教师发展进步。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规模素质结构显著优化,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大幅提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校园环境持续改善,这样的改变还在持续进行中。
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南方日报: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东莞理工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可谓引人注目?
成洪波:是的。从新建本科到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当中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我们希望探索一条在新建本科院校基础上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有效路径,开辟一条地方院校参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的崭新赛道。
南方日报:特殊的发展历程,凝聚了怎样的大学精神?如何将这种精神贯穿学校办学发展全过程?
成洪波:学校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也在改革开放中茁壮成长。东莞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办学育人过程中,学校不断丰富“学而知不足”校训内涵,确立“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理念,担当“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时代使命,凝练形成“爱国奋斗、追求卓越”的莞工精神。
基于这样的大学精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四个一流体系”。
学生社区共画“育人同心圆”
南方日报:大学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东莞理工学院探索出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成洪波: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将立德树人“责任田”连成片、铸魂育人“活水渠”织成网。
我们深化构建“10+2”育人体系,坚持和完善制度化、课程化、平台化、项目化、场景化、生活化“六化驱动”实践机制,推动立德树人制度化落实、系统化创新,优化红色教育、社区治理、网络交流、活动展示四类平台建设。构建思政课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体系,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升育人成效。
南方日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建设有什么特点?
成洪波:学校党委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创新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构建紧密联系、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课程思政品牌,结合学校15个二级学院的专业特点,开发、设计了15门系列课程,采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的模式进行专题教学,如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特点打造“新材东莞:制造之基,强市之材”的专题讲座等,讲好东莞故事、大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
南方日报:广东高校社区育人论坛连续两年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学校的社区育人有何突出做法?
成洪波:学校从2013年开始探索党建引领、双工联动、社区育人,成立学生社区党组织和知行学院,建立学工队伍与专业社工联动机制,逐步把学生社区发展成为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新型师生关系为支撑的治理共同体,形成管理服务社区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素质养成场景化的学生社区育人新机制。
我们安排150多位教师入住学生社区,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组织机关、科研等教师党支部与学生社区结对共建,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我每月一次到社区开设“书记茶座”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组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党建VR体验室,组织经典读书会,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化、体验式系列主题教育,把学生社区打造成“红色新天地”。不断完善知行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用新颖独特的管理方式共画“育人同心圆”。
南方日报: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如何将育人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成洪波:我们制定实施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新型学科专业集群,加强教学组织创新,建成9个现代产业学院,成立杨振宁创新班,落实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有较强理解力、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接下来,我们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应用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充分用好学校周边大湾区政策、大科学装置、大产业集群等优势资源,为办学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和话语权,真正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道路。
基层党建案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党组织:
开设250多门
知行课程
学校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建立起学校党委—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机制,将党建工作的末梢延伸到学生社区,形成“纵向到底”的学生社区党建格局。从制度层面明晰了学生党员既属于二级学院党组织、也属于学生社区党组织的“双重身份”,并对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社区党组织“双重组织生活”作出规定,让学生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生活中经受历练。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建立学生工作队伍与专业社工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知行学院,打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组合拳,以学生成长为导向,围绕思想教育、基础强化、素质提升、创新实践四大模块,开设250多门知行课程。莞雅社区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和高校党建样板支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与纲要教师党支部:
扎实推进理论宣讲“五进”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与纲要教师党支部围绕“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主题,以基层理论宣讲为重要抓手,发动支部党员教师,扎实推进理论宣讲“五进”(进校园、进课堂、进机关、进基层、进头脑)。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宣讲,校内课堂和校园宣讲全覆盖,校外走镇下村进企业,机关、基层宣讲约300余场、受众约一万余人次,师生群众交口称赞,社会反馈良好,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莞邑大地落地生根。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党建样板支部,党员教师与凤岗镇共建的“客侨大讲堂”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2019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记者:钟哲 吴少敏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1年6月1日A09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