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城市,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标志性成果,自诞生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从建园之初的荔枝林,到今天的产城人文融合的湾区新城,20年的蜕变,松山湖奇迹,与奋力发展大学密不可分。松山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已成为小城镇“逆袭”的标杆。
2021年4月22日,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奠基,学校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2023年正式招生。同一天奠基的还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这将是一座科研与产业交融的高水平创新研究型大学。
大湾区大学筹建负责人,原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田刚表示:“大湾区大学发展目标是建一座像加州理工学院一样小而精的大学。大湾区大学要结合湾区的特点和产业特色发展科技创新、科技前沿的学科。”
至此,松山湖已拥有包括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大学,覆盖了从高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到新型技术应用等城市产业发展所需的全链条人才培养领域。
为了打造湾区的教育和人才高地,20年来,松山湖始终笃定心志,积极争取东莞市、广东省、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支持指导,认真学习全球一流高校的办学经验,研究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广泛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咨询,在环境最优美的地区拿出最宝贵的土地资源,高水平规划建设了一系列大学。
作为松山湖第一个政府项目,东莞理工学院见证了这一切,创造了地方高校超常规发展的“莞工模式”。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说:“明年是莞工建校30年,在松山湖办学的20年,是学校发展最快的20年!20年来,东莞理工学院与松山湖共同生长。”
20年以来,松山湖创造了骄人的发展业绩。应对金融危机,进行产业升级;瞄准创新产业的发展,着力科技创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级综合科学中心,科技创新竞争力和城市品质同步提升。其间,东莞理工学院积极参与东莞城市建设,获得诸多机遇和多方支持,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向上向好提升,取得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优异成绩。
特色化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是东莞理工学院发展的“加速器”。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东莞产业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莞理工学院顺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打破校企合作壁垒,培养实干型人才的目标,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创、协同育人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华为、西门子、360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上百家企业参加过东莞理工学产业学院建设座谈会,共同检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果,探讨产业学院提质升级之道。截至目前,通过与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专业镇街、园区和国际名校等不同类型主体合作,开展创新要素整合,东莞理工学院已建设了9个现代产业学院,如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360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等。
城市塑造大学,大学也繁荣了城市。马宏伟说,迄今为止学校已累计培养11万余名毕业生。这些校友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共通点——毕业生因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适应东莞情况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近80%留在东莞就业或创业。在莞工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中,就有超过500位成员活跃在“东莞智造”乃至“广东智造”一线或制造业服务领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企业家力量,为松山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21年8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事实上,东莞理工学院只是松山湖大学集群的一个缩影。2021年落户松山湖的香港城市大学,全国排名第七,仅次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而另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则直接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
随着一流学府的不断落户,高学历人才的培养、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必将带动松山湖的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突破,推动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为松山湖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历史窗口期。
未来,松山湖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集群,以便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和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完善东莞的创新生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教育筑梦,砥砺前行!可以预见,未来的松山湖创新氛围愈加活跃,高水平创新愈加丰硕!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