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东莞日报】“双万”新起点 院士来打call

  •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22-01-07
  • 字体大小:  

“祝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迈向新征程。”

“希望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更上一层楼!”“期待东莞创新发展,再现东莞速度,再造东莞奇迹!”“我希望为东莞的发展作出贡献。”……“双万”新起点,院士来打call。

从“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跑出“中国速度”,到广东省四大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进展,再到大湾区大学的筹备建设等大装置、大平台、大学在东莞落地、发展,离不开陈和生、汪卫华、田刚等众多院士及团队的智力支持。

“双万”新起点,以院士等顶尖科技人才为代表的科技人士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要素。

在东莞开启新征程之际,院士等科技人士也将成为东莞持续掀起科创浪潮,勇攀科技创新最高峰的核心力量,成为东莞在“双万”新赛道上争先进位,开启下一次“东莞奇迹”的重要动力。

陈和生院士:

中国散裂中子源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十多个年头。

陈和生院士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谱仪数量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设备实验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国内外更多用户需求,为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

汪卫华院士:

东莞能为产业化落地提供良好基础

作为一名材料物理学家,汪卫华院士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研制出多种新型非晶材料,致力解决非晶合金脆性难题、推动非晶材料的应用等多个学科应用难题,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

汪卫华院士表示,相比其他城市而言,东莞产业链完善,科研成果能很快对接市场资源,及时应用与检验,能为产业化落地提供良好基础。

身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院士和同事们正着力建设四大核心板块,包括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其中,创新样板工厂致力于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提供强力引擎。

田刚院士:

希望科学精神能深深地扎根这片热土

2021年4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举行奠基仪式之后,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取得一系列进展——10月,大湾区大学(筹)与香港中文大学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11月,大湾区大学(筹)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身为大湾区大学的筹建负责人,田刚院士表示,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东莞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来,为数学、物理、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础前沿学科在湾区的发展作贡献。希望东莞不仅做科技发展的弄潮儿,更希望科学精神能深深地扎根于这片热土,成为东莞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为东莞发展提供永续动力,希望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更上一层楼。

李国杰院士:

东莞应持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祝东莞立足万亿GDP、人口过千万的‘双万’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李国杰院士长期在东莞生活、工作。

李国杰院士早在2005年就来到东莞考察,与松山湖结缘。在2011年,以李国杰院士为带头人的“广东省云计算国际创新科研团队”正式入驻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这一新型研发机构。

在李国杰院士看来,东莞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需要依托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优势,发力基础研究,努力向原始创新策源地迈进;另一方面,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仍然是东莞的本土优势,东莞应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在该领域获得更为长足的进步,持续占据国内国际的领先位置。

袁锦昀院士: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助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2021年8月、9月,袁锦昀院士主导发起的第五届中国巴西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活动、中国巴西科技创新合作活动连续在东莞举行,就具有应用背景的数学模型和数学问题,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卫生等科技创新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身为东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袁锦昀院士目前正在开展加快引进人才,构建学科课程体系的工作,同时推进中国和拉美、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助力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地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积极构建“产、城、人”相融互促、同步成长,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良好人才生态,大力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全力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技能人才之都”,构建了强大的吸引人才聚集莞邑的“强磁场”,为东莞迈上“双万”新起点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截至2020年底,东莞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高层次人才18.3万人,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增长。

记者:张华桥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2年1月7日A05版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