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中心工作
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莞城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科教育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也是我们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所围绕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体现了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红花需要绿叶扶,学校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不仅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念创新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都要有长足发展。同时,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后勤服务,解除师生后顾之忧,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正常教学秩序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办学水平和学校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党委行政的派出机构,莞城校区管委会在落实推动学校高建工作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格局中,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高质量工作、高水平服务,才能较好完成学校党委行政赋予的任务。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力打造、建设精品校园
暑假期间,我参加学校思政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到浙江大学学习。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和听讲座外,还关注了浙大的校区建设。浙大七个校区,有大有小,有“老”有“少”,但每一个校区都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定位自己的功能,做好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组团式、拱卫式的发展,组成一个有机的、互支互撑的庞然大学。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关键在于谋划。我们莞城校区面积350亩,在大陆是一个小校区,但比起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很多大学来讲,已算超级校园。目前校区有六个学院,6000多名师生在此学习生活,占整个学校师生人数的30%。莞城校区从建设到现在整30年,30年时间孕育发展了四个万人大学,即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设施、教学硬件逐年老化、失用,已不复当年的风采。2015年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学校党委行政非常重视莞城校区的发展,加大对校区建设的投入,成建制学院迁入后,校区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做好校区的各项工作,必须从严从实,尽早规划,精心设计,特别是对校区的功能定位要科学准确,要从打造精品校园的整体布局上着手。环境是软实力,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和坚实载体,能够为学校高水平建设添砖加瓦,为一流本科教育增加新的内涵,也是东莞理工学院文化建设的应有内容。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莞城校区打造成为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验田和科教融合的创新区
东莞理工学院建校20多年来,正处在难得一遇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变轨超车、乘势而上,使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流本科教育。为此,需要举全校之力,借社会各方之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创新育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等为重点,系统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一流专业,着力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
近年来,莞城校区多个学院在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总体全面布署指引下,积极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特色产业学院粤台学院人才培养的新工科思维与实践;中法学院引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优秀双语师资人才;经管学院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留学背景的专门管理人才等。这些路径的选择和不断地探索实践,为东莞理工学院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注入了先行先试的丰富内涵。我认为,学校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给予总结和指导,拿出一些专业进行先导性的建设,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三、做好顶层设计,灵活机制体制,围绕中心,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校区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但与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主要问题是体制和服务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各类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作为。接下来,要做好校区管理服务架构的顶层设计,将属地管理和延伸管理有机结合,明责放权,实行网络化、精细化管理,每一块“责任田”都有人耕、有人管,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牵引,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调动全体人员想事、干事,干成事有获得感的积极性,主动作为、团结一致。校区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而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这个中心,坚决执行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发挥老校区的光荣传统和区位优势,借力而为,不断融入到东莞特别是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为实现东莞市和学校的战略部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