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育教学大讨论 > 正文
【心得体会】马宏伟:凝聚共识扎实工作开创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

  •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 2018-09-24
  • 字体大小:    
  • 分享到:

 

凝聚共识  扎实工作

开创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

 

副校长  马宏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我校本科教育工作,学校决定在全校深入开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

回顾三年来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态势和新要求,20166月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十条”,对改进我校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201612月学校开展审核评估预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2017年学校开展了“知行合一 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大讨论,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完善方案等步骤,各二级学院根据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本单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教风学风建设方案》,机关、教辅、科研、后勤和群团组织形成了《效能提升工作计划》,明确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工作重点,提出改进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这次大讨论着重解决全校对本科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力建设问题、工作落实问题、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加强学科科研团队建设问题,对我校2017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起到了关键作用。

既然前以阶段的大讨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校为什么还要在今年深入开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这一举措的意义何在?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开展大讨论?如何转化运用大讨论成果?这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梳理清楚,凝聚共识,扎实工作,确保实效。下面我就自己通过前一阶段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学习心得。

一、为什么要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于东莞理工学院而言,我们也面临着四个更加迫切和更加强烈的需求,这也正是为何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大逻辑、大背景。今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永恒主题进一步开展大讨论,是对东莞理工学院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非常迫切且意义重大。

(一)我们迫切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理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为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年轻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这对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真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在国家的“双一流”建设和广东省的“双高”建设进程中,广东高校必须牢牢坚守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不动摇。我们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必须回答好的根本问题。

要把“为谁培养人”放在首位。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为了办大学而办大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要科学确立“培养什么样的人”标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三个层面的标准: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面向社会的素质要求;二要体现专业素养和通识教育的面向应用的现实需求;三要体现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面向职场的未来需求。要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原则,更加突出创新导向、实践导向和质量导向。要立足于本校办学实际、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其次,必须不断提升一流人才培养能力,既要把握好方向,又要找准切入点,还必须不断寻求突破口,使人才培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二)我们迫切需要紧跟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根本遵循就是做好“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可以说使命更为神圣、目标更为高远、任务更为艰巨。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东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未来广东想要在挑战中赢得主动,实现新一轮引领型发展,核心是切换动力,关键是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广东虽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数量少、科研力量不足,这是制约创新能力的突出短板。2015年广东省正式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高水平大学为龙头,带动高等教育加快由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转变,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看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学校包括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一些高校在办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教师投入不到位、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等等。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陈宝生部长进一步提出,立德树人要落实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上,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高等教育只有真正把一流本科教学做好了,才能让党和国家“更迫切、更强烈”的需求变成现实。

(三)我们迫切需要对标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新规律、新趋势

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开始瞄准和聚焦本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本科教育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事实上,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都已经开始瞄准本科教学。

英国正在从国家层面上回归教学,发动一场围绕质量的教育大变革。2016年英国教育部发布的《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指出,知识经济体的成功体现为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和学生选择。白皮书的“教学卓越框架”提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鼓励原创思维,推动参与,为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做准备。强调教学与研究具有平等地位,优秀教师与优秀研究人员享有同样的专业认可度、职业机会和薪酬待遇。高校专业教学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增加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就业。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1998年发布了《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2001年又发布《重塑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这两份报告引起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强烈关注,对本科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改革。2006年,哈佛大学本科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深刻反思哈佛大学一度忽视了本科教育,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可以说,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学”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学科”是忘记了根本的一流。

斯坦福大学2012年发布《本科教育报告》(2012),2015年又发布《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约翰·亨尼斯校长在报告中说,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伟大的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要像对待科研一样重视与支持教学,这不仅可能,而且很重要。以前关于本科教育的讨论都陷入了“把教育改革局限于如何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的误区,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也要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斯坦福大学提出如下21世纪本科教育目标——掌握知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融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分析哲学;磨练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美学与审美能力、形式和定量推理能力、历史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培养责任感:包括个人和社会责任感、伦理和道德、跨文化跨种族认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包容慷慨的品质以及富有同情心;自适应学习:掌握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去创建新的连接,解决新问题,应对各种外界挑战和机遇,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

麻省理工学院2014年发布《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未来》,2016年发布《高等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拉斐尔·莱夫校长指出,高等教育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单个的变革主体是不够的,必须让全体教师、大学的高级管理层、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都参与进来。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与同伴和专家)、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麻省理工学院正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的被动学习,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从做中学、实践学习、问题导向学习、自我学习、同伴互学和团队学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的潮流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标准等同频共振。比如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质量,而我国现在强调的实现内涵式发展,其核心也是质量;在世界高等教育回归本科教育的同时,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坚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一流大学的底色,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在国内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舞台是世界舞台,我们的坐标是国际坐标,我们的格局是全球格局。东莞理工学院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该既要扎根东莞大地,又要瞄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新规律、新趋势,在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上要增强国际视野,要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未来也要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

(四)我们迫切需要实现新时代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与超越

根据学校党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部署,为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和《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起草工作,20181月以来,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高教所、发展规划处、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赴各二级学院先后开展了两轮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各二级学院认真落实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各项部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抓手,整体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工科建设取得局部突破,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1.专业建设质量稳中有升

体现在专业结构比较合理,新增专业较快较多,专业认证实现了突破。扎实推进评估整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连续三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按照OBE模式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合理减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学时。组织各专业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展调研、撰写专业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明显提升。强化实践教学。各专业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为依据,根据分层递进、应用为本的原则,学生通过四年学制期间设置的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真实问题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课程建设质量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一体化程度提升。构建起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有机衔接,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通过进行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课程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建立和执行了课程教学大纲评审制度、教材审查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经过几年的实施,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启动公共基础课改革。发布了《东莞理工学院公共基础课改革指导意见》,各公共基础教学部出台了改革实施细则,学校为公共基础课配置了专门的建设经费。公共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标准制订工作,对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材选用、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学校每年投入200余万元进行课程建设,发挥精品课程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课程整体质量。信息化课程建设增量提效。

3.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纪律建设。学校发布了《东莞理工学院教学巡查和听课办法》《东莞理工学院课堂教学管理规范》等文件,对课堂教学的规范和监控进行了严格规定和管理,狠抓教风学风,学生到课率较高。大力提倡教学方法创新。校级教学改革立项中设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门类型,鼓励教学方法多样化。开展“教学知与行”等系列活动,引入和推广OBE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教师采取灵活的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

4.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动深度产教协同育人。各二级学院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协同育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师生获得了短期实践、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与政企联动开发教学资源等诸多机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验室,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技术认证等合作形式,实施“双导师”制和实践项目资助制等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特色产业学院示范效应突出。目前已经建立了9个不同合作模式的特色产业学院。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开辟了区域特色创新要素参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改变了基于学科逻辑配置办学资源的传统组织建制,以其创新性和实践性成为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典型示范案例。

不断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潜力和特质,实行分层教学、优生优培,构建人才培养阶梯架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学科竞赛为支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培养。

5.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

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制度、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覆盖教学质量保障各主要环节,较好地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建立质量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和反馈机制。通过常态数据监测、期中教学检查、随机教学抽查、督导团及领导干部听课、专项检查与评估等方式,收集关于教学运行、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初步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标准、教学关键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引导专业建设和教学运行有序开展。

编制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指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定期开展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将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数据和教学评估数据,按照内在的规律编制成综合反映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的指数,并将质量指数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二级学院间形成竞争态势,从制度和机制上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对国家一流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国内外教育思想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想亟需在传承中勇于革新、发展和超越,特别是要通过育人理念和目标重塑、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投入进行深化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不断总结经验,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三项基础性工作,按照陈宝生部长关于本科教育的“八个首先”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建设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五)我们迫切需要紧紧把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的历史机遇

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学校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通过,学校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后续改革发展开了好局、起了好步。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既是动力,更是压力。对标这次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及即将开始的专业评估,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向质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聚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积极推动和引导学校建设“一流本科”和“一流专业”,从而实现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它是检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有利抓手,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杠杆和指挥棒作用。

去年,教育部对我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既是对学校过去十年本科教学工作的总结梳理,也是学校在新时代推进“以评促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契机。专家组全面检验和综合研判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所反馈的意见精准到位、直击要害,既肯定成绩,又提出深层次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在本次质量立校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我们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例如在专业建设上存在专业集群化发展程度低,专业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基层教学组织不健全,基本教学条件存在短板等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课程资源不平衡,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建设动力不足,课程数量较为短缺,教材建设比较薄弱。在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业质量评价缺位,课堂纪律不够严肃,课堂教学缺少设计,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偏小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存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分度不足,特色产学院建设内涵亟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薄弱,未能完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质量文化建设方面,全员性的质量意识尚未形成,质量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反馈与改进机制有待健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指数与课程教学质量系数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们应该紧抓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的机遇,认真对标专家组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我们指出的问题和建议,特别是要从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体制机制与教学保障等四个方面明确问题导向。同时,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正是着眼于目前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深入开展“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意在通过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着力深化综合改革,释放办学活力,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进程,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突破。

二、如何开展好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准确把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目的和定位

此次大讨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科教融合、创新育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等为重点,系统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一流专业,着力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紧扣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年”的定位,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多个专题、多种形式的讨论,聚焦何为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培养目标、一流的培养模式、一流的改革路径、一流的保障体系等核心瓶颈问题,汇聚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对教育思想的智慧,并努力形成教育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

1.引导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 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 条”),进一步夯实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引导全校师生紧紧围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目标要求,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引导全校师生以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建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等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要在大讨论中完善、修订、形成《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全校各二级组织机构要切实以大手笔、大格局和大力度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突破。此外,大讨论主要聚焦本科教育思想,也包括未来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同时要坚持边规划边整改、边讨论边落实的原则。

紧紧聚焦讨论教育思想的几个主题

1.把方向——聚焦讨论如何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5.2讲话提出了四个“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殷切期望的基础上,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陈宝生部长在6.21会议上谈到:这个“一二三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陈宝生部长要求: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2讲话,要同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联系起来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了,既有宏观阐述,又有中观要求;既有思想政治规范,又有全面业务要求;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标准方法,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先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我们的大讨论中,广大师生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按照正确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入思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准确把握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和标准。要讨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讨论如何强化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如何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助力学生、引领学生,大力实施有温度的教育这些重要 问题。

2.定目标——聚焦讨论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如何构建引领全国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2016年,学校确定了“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和9条人才培养标准。9条标准分别体现了面向社会的素质需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面向应用的现实需求的专业素养与通识教育培养、面向职场的未来需求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训练。应该说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是符合党和国家对未来人才核心素质的要求、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定位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的。围绕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各专业进行了三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进一步得到了优化。要培养一流人才,需要构建一流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

学校在今年推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战略构想(20182035年)”中提出:走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前列,争当地方高校创新发展排头兵,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要走出一条既有别于传统优势高校发展路径、又不同于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建设模式的道路,要在全校构建四个体系,核心是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个培养体系的关键在于深入践行“知行合一”育人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学院,打造全国新工科建设示范区;建立与产业深度融合、全覆盖、多层次、国内一流的应用型课程和教学体系;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创建特色专业集群;打造多层次、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当中的每一项具体任务都需要全校教职工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管理岗位、服务岗位认真思考:引领全国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是什么?自己岗位在这四梁八柱框架里处于什么部位?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强化这个部位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聚焦问题、扎实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构建引领全国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3.破难题——聚焦讨论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破解当前人才培养主要问题与瓶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前期的调研以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约我们学校目前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规律认识不足。对本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理念还不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学校办学的新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系统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瞻研究不足,系统掌握和运用高等教育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全面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是体现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还不能充分体现国家、行业对人才需求新变化,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不清,传统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尚未完全突破传统范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是教师教学改革缺乏内在动力。现行教师业绩评价的政策导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少,缺乏有效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教学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教授参与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还不够深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教学资源条件还不能完全保证人才培养需要。现有教学设施(教学空间、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本科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不足,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支持体系不完善,教学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是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我校国际化办学在理念、层次、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广大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主动适应和积极跟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意识、能力还不足,国际化办学途径、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七是质量文化建设亟待加强。我校全员性的质量意识尚未形成,部分教职员工质量意识不强,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积极性不高。质量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健全,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尚未形成良好的闭环,反馈不够及时,对教学质量改进的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手段。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尚存在盲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指数与课程教学质量系数有待进一步优化。

陈宝生部长说:“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某些领域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复制,需要有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大讨论中,我们要对标时代的新呼唤、国家的新要求和教育的新趋势,特别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和广大师生的期待,各二级组织机构要紧密围绕“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重要精神内容,重点讨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做实质量文化等五项主要内容开展讨论。机关、教辅、科研机构、后勤及群团组织重点要突出如何发挥职能、提升效能等主要内容开展讨论。通过大讨论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认清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瓶颈问题是什么;在问题导向下采取何种全链条体制机制改革,从而构建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需求和一流本科、一流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抓住人事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引导和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如何发挥杨振宁创新班、卓越计划班、人文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田作用;如何强化“可视、公开、约束、激励”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东莞理工学院的质量文化等。

通过大讨论要对学校《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形成下一步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如何转化运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果?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凝聚师生员工共识、汇集改革发展合力的重要举措,是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大讨论是为了真落实,《东莞理工学院“质量立校”本科教学工作调研报告》针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面向2025的本科教育路线图和行动计划。通过这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对这两个文件进行研讨和完善,对于今后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学校党委要求在大讨论过程中,教务处牵头完成支撑《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的配套实施方案与行动细则初稿,人事处牵头完成《东莞理工学院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方案》,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完成《东莞理工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提升改革方案》,各教学单位完成《专业内涵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在总结梳理前阶段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果,形成共识,固化制度,持续推动本科教育工作迈向一流发展水平。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实施“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宣讲《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方案与行动细则的征求意见稿,部署实施《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把教育教学大讨论形成的共识、措施、成果真正运用转化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行动,是今后最重要的任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保障质量最重要的就是保障落实,能否落实落细,直接体现并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败。在教育思想大讨论过程中,我们将从校领导班子做起,把大讨论作为下半年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高度重视并亲自带头、亲自参与、亲自组织,同时要把共识和责任压力从学校到学院、从学院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进行层层传导,努力营造人人认真参与、人人主动负责的良好氛围。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压舱石”,是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固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一流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专业和课程、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质量保障,同时需要有一流的质量文化。去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份专题性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聚焦“本科教育”这一高等教育质量的着重点和发力点,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全面回顾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精确研判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准确分析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展示了我国本科教育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差距,以此为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引导大学重新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报告开出了“药方”:一是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三个战略性转变,包括向素质性目标转变、向主体性目标转变、向培养具有全球责任的社会公和世界公民目标转变。二是确立“教学学术”理念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制度重建营造重视教学学术、重视教学中心地位的学校氛围与环境。三是聚焦学生和学习,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落实落细等方面精准发力。四是切实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改变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突出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中心地位,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硬通货”,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彻底解决科研排斥教学甚至压制教学的问题。五是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内源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内生机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育教学的动力,改变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是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个文件对我们教育教学大讨论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承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找准我们在内涵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实现精准发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做好工作:一是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新工科的理念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专业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二是高水平的学科建设要向人才培养释放建设红利。要把二十年以来学科建设的平台成果、团队建设成果、科研成果等的红利向本科人才培养释放,将这些成果真正服务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三全育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教育和培养现在的教师队伍,真正使教师队伍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四是体制机制创新过程要走群众路线。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在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关乎改革成败的关键节点上要真正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使得我们出台的改革措施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真正发挥群众的力量,保证改革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中,转化运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成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办大学的“鲜亮底色”,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办学的根本标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着力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独立人格、家国情怀和开阔心智,使东莞理工学院培养的学生对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世界文明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

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本科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落实陈宝生部长提出的“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全面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本科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逐年增加本科教育经费,建设智慧校园,实施院长抓本科教育述职等,通过制度创新营造重视本科教育核心地位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三)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将聚焦学生和学习,切实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上课的到课率、抬头率;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创新性思考,学到真正的本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特色产业学院为载体,继续深化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教深度协同育人。不断深化特色产业学院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学院精品,形成与传统二级学院竞争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四)推动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考察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重视教师教学发展事业,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服务教师成长发展需求。完善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的制度;加大教学大奖、重奖优秀老师的政策力度,不断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意识,促进教师爱教、善教、乐教,着力建设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

(五)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加强宣传与研讨,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形成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意识和文化。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强化每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以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指引,进一步强化标准意识,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在已有教育教学环节标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持续改进与完善,加快制定教育教学全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科学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反馈与改进机制,深入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育的动力,改变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奋进之年。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共识,献计献策,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投入大讨论进程中,打造立德树人“东莞样本”,为深化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奋勇争先、众志成城,做出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