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育教学大讨论 > 正文
【教育教学大讨论】学校举行新文科建设座谈会

  • 发布单位: 教务处
  • 发布时间: 2020-09-11
  • 字体大小:    
  • 分享到:

为深入探讨新文科内涵与建设发展、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9月10日,学校在学术会议中心301召开新文科建设座谈会,校长马宏伟、副校长杨敏林,教务处、高教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学校文科学院的院长及教学副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兰善红主持。

教务处副处长许燕转以暑期学校对文科工作梳理的文本内容为基础,作了题为《加快推进地方应用高校新文科建设-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指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培养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要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助力一流本科教育;要服务地方文化创新发展,提升地方文化品质和文化影响;要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随后从学科协同态势、专业课程集群、创新跨界交叉平台、地方应用支点、多方育人机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新文科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认为接下来学校应从强化办学逻辑、凝聚建设共识、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下一阶段新文科工作。

与会高教研究所所长、文科学院院长及教学副院长结合各自办学现状,谈了新文科建设的有关做法及思路。

文学与传媒学院认为新文科建设核心要义是人才培养,应坚持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服务发展等理念,通过学科重组、专业重构、文理交叉等建设手段,把新技术要素融入人文学科之中,通过跨文工跨学院师资挂职等方式,打通师资融合渠道,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学习资源与环境。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介绍学院所属三个专业办学的实践做法,认为新文科建设不是单一学科人才的培养,也已尝试开展了诸如知识产权+管理+工科的融合跨界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新文科建设要为地方治理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前期开展的省内外同类型高校的调研基础上,认清差距、重新定位、找准突破,认为应以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主动服务地方需求,通过主抓新商科专业认证,与东莞质量监督局等单位共建东莞质量研究中心、申报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路径,强化学院的新文科建设特色、优势。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希冀通过名师工作室、科技音乐、体医融合等手段回应新师范、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建设需求,坚持以实际产业问题整合学科,而不是通过学科建设来人为切割问题,并希望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新文科建设的业务指导、政策服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认为新文科建设要做实四个丰富,一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新内涵,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湾区实践等方向;二是丰富教学新内涵,进一步开好东莞故事、工程伦理、批判性思维等课程;三是丰富服务地方内涵,搭建好服务地方和社会的平台;四是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用就是为学校新文科建设把准方向盘,让新文科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杨敏林作了新文科建设工作布置,认为新文科建设应注重“交叉融合”、“实践应用”两大核心要义,要求大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大讨论工作,在学院持续性地开展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并就研讨中总结的路径与思路,形成学院新文科建设方案,同时提出具体建设目标和验收指标,以利争取学校更多资源与投入。

马宏伟勉励大家应抓住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契机,认真思考理工科大学背景下“巧实力”、“软实力”的建设工作,通过搭建新的平台、优化专业布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着手,进一步推进学校新文科改革步伐,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水平,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添砖加瓦。

本次会议达成共识,新文科建设是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将新文科作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而全面发力。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