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5月24日,我校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广东省伦理学会会长李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金龙,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程京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迪斌,东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常务副主任闵斌参加活动。
校党委书记成洪波出席研讨会并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顾问颁发了聘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忠红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知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研讨会的第一阶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李萍教授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使命》为题,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李萍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使命就是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和鼓舞下,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初心,高擎旗帜,披荆斩棘,前仆后继,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康庄大道。谢迪斌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就要尊重真理、尊重规律、尊重人民。广东发展的巨大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取得的。因此,要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创新。我校马院青年教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郭奕鹏以《重返初心的“初心”:从< 共产党宣言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题,围绕《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精髓,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展望。
研讨会的第二阶段进行学科建设研讨。在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吕有云教授关于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现状与设想的专题汇报后,与会专家围绕学科建设的标准、要求和路径发表了真知灼见。陈金龙教授指出,新时代国家大力支持全国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当前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好时期,对莞工而言也是好的机遇。广东省既有原来已经有二级学科硕士点打算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也有后发至上直接冲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莞工要申报,就要通过超越发展实现后发先至。陈教授认为,应该根据申报要求找差距、求突破,在学科方向和特色、队伍建设、教学特别是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和学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规划,扎实推进,寻求突破。程京武教授结合暨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谈了个人看法。她认为,学科建设是思想高度重视的结果,要找到对标学校,早作规划;是长期坚持的结果,要找差距,补短板,凝特色;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要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学术共同体。程教授指出,学科建设要对准标准,未雨绸缪,注重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并积极参与一切可以参与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评比机会。
本次研讨会由校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全校思政系列辅导员参加会议。

成洪波书记为各位专家颁发顾问聘书

李忠红副校长致辞

李萍教授专题演讲

陈金龙教授专题演讲

程京武教授专题演讲

谢迪斌教授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