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高建动态 > 正文
【高建看台2】摸准产业行业脉搏 聚焦科技创新服务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7-12-31
  • 字体大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进程中,东莞理工学院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主动担当“服务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责任使命,广泛开展调研,摸准产业行业脉搏,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重大项目平台、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等,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为适应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需要,激发师生科技创新活力,学校不断完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1+N”制度体系。根据上级有关意见、政策和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在出台《东莞理工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至今出台了18个配套文件。内容涉及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服务东莞专项行动管理办法、专利促进资助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暂行规定、科研助理管理办法等等。

  其中,专利促进资助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对专利申请人及其所在二级组织机构的资助力度,强化了专利申请和资助服务工作,促进了学校专利申请量的迅猛增长。仅2017年学校累计受理专利申请达608件(较2015年增长170.22%),其中发明专利387件(占比63.65%),实用新型专利213件;获授权专利共计165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实用新型专利104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出台后,教师积极性有了较大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9日,2017年科技成果转化23件,转化金额达82.75万元。

  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瞄准国内外理工科发展前沿,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快落实IEET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目前,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已达5个;新增6个工科专业,理工类专业占比61%,理工类专业学生数占比58.69%,理工类重点学科占比69.23%;9个工科本科专业进入省内第一批本科招生,在广东省等10个省(市)第一批本科招生。在学科布局上,学校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聚焦广东建设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主线,改变传统学科建设模式,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围绕智能制造工程与技术主攻领域,注重交叉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学科建设新格局。

 学校大力推进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5个主干学科和环境治理与绿色能源、食品化工与生物化工等2个交叉领域的建设;同时,以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引领,融合互联网、工程、创意、知识产权、品牌等领域推动“人文社科+”特色发展,促进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与科技创新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吻合度,最终形成“5+2+1”学科建设格局。

  面向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搭建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建设是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学校确立“项目牵引、平台依托,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超常规建设思路。

  由杰出人才领衔主持,学校启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建7个科研平台,开展近40个项目研发,申请专利30余项。

  目前,学校建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3个,市级科研平台23个。2015年以来,新承担各级各类课题86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0项,省部级项目162项。科研总经费9亿多元,其中2017年突破4亿元,理工类项目经费达3.6亿元以上。

  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5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6项。

  主动对接扎实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

  学校摸准区域产业发展脉搏,从第一需求入手,扎实开展科技产业创新服务。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提升东莞专业镇(街)、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016年学校启动了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专项行动,设立了专项行动经费,以服务创新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从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中选拔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专员),专项开展技术研发、产学研等科技创新服务。

  “面向机器换人的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紧密依托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2000多家企业进行“机器换人”项目评审和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与东莞市瑞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宾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达成了自动化改造协议,其中与瑞立达公司的合同额达2.9亿元。

   结合东莞转型升级需求,学校积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企业。2015年以来,学校累计为东莞市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开展培训和咨询服务,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其中,黄江镇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联合研发实验室”,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提高了整体效益,已获批为2017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东莞市晨光印刷有限公司合作,在新型印刷方法、成型工艺研发、印刷油墨上进行合作开发,于2016年12月获广东省2016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

  学校瞄准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其中,杨志峰院士牵头的环境生态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在东莞市老围河、人民涌治理试验已获得初步验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了黑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科技资源大数据创新创业团队推出的“科学家在线”平台在第二届全国“双创周”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目前,该团队全国对接需求7000多个,对接专家800位,解决企业问题60个,而近2个月已服务广东本地企业419家,东莞本地企业112家。

  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东莞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上,共建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项目、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项目、东莞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项目和流域与城市环境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4个项目成功签约。

   在2017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上,遴选的32个参展项目吸引了200余家国(境)内外政府部门、商业组织、企业前来接洽,其中有进一步合作意向的42家,参展项目“跳舞机器人2.0—体感机器人”现场收获订单20余个。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