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中,由我校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袁艺峰老师主编、和十余名学生长达三年调研、绘图、编著的《茶山历史建筑图志》付梓成书,该书由东莞市茶山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写,属“茶山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次系统、全面地展现了茶山镇各类历史建筑的风貌。
该书分作五章,从宏观的地貌到微观的建筑、从历史叙述到遗产保护,力求从各方面呈现从实地踏勘、文献史料、口述历史等多重方面所获得的关于茶山历代物质空间的信息。
第一章《山川》,在着眼人类造物之前,纵观茶山山脉、河流的形塑过程,以便我们了解往后一切,均是自然留下的伏笔;第二章《村寨》,考察了从寨城到各村落的选址与规划格局,在山河的伏笔里,了解茶山先民如何经营他们的乡土;第三章《筑迹》,用编年史的形式,以建筑为出发点,展现茶山历代代表性建筑所映射的时势变幻;第四章《遗产》,回归对现状田野考察的报告,逐村介绍其建筑遗产的留存情况,对其中佼佼者作简要介绍,并附遗产分布图、统计表和相关建筑测绘图纸、模型,以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研究资料,也方便各单位明了各自家珍;第五章《保护》,可视为该书余论,结合作者的现场勘察和实践经验,对茶山镇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供具体建议与意见;全书最后另有附录,详列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口述历史和现场踏勘整理出来的《茶山历代建设记事》,以供读者查阅比对。
为编著本书,袁艺峰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研,毯式普查了全镇所有传统聚落,某些普查区域延伸到1990年代的新村范围,总普总面积共计约276万平方米,共录入具有不同程度建筑遗产价值的建筑1597处,由此基本确认了全镇的建筑遗产留存情况。其后编著团队实地测绘绘制了50余座建筑的图纸,并附遗产分布图、统计表,以便读者从另一更科学客观的角度了解茶山的历史建筑,作为基础研究资料,也有助于后续的进一步研究。除了测绘图纸,该书还附带了许多建筑、村落的360°全景图、数字模型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以更为交互、具象、身临其境的方式观察屏幕内展示的另一番茶山历史建筑景象。这种传播媒介的创新也是本研究跨领域的尝试。
除了现存的历史建筑遗存,编撰团队同时也根据各类历史文献(如志书、碑记等)、口述历史为读者还原、解读了许多或消逝已久,或已不完整的著名建筑,部分还附上珍贵的老照片、复原图,用建筑工程图、效果图的方法再现了已逝的历史;除了关注一般常被重点研究的古代历史建筑,编著师生团队还用了相当大的篇幅研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78)及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9)的建筑,如:粮仓、集体饭堂、大队部、知青宿舍、水泥厂、小学乃至许多其貌不扬的民居,这些建筑虽然历史不太悠久,但其特殊的建筑形制、构造方法,均是特定时代的代表与记录。
纵观全书,行文兼顾文学、史学与建筑学的书写方式,显现出明显的“文工交叉”特点。建筑学出身的袁艺峰老师常年关注建筑遗产方面的议题,并带领学生利用在学校所学,运用于田野研究与一线实践中。在这个过程里,刻板印象里偏工科的建筑学的边界大大扩展,一砖一瓦,所谓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其实与历史、社会乃至经济、生活均互为表里、息息相关。
撰稿:袁艺峰;一审:张媚、袁慧敏;二审:孙璨、诸小妮;终审:李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