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东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2020年11月28日,在我校刚启用的杨振宁教研楼举行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共建工作推进会。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肖亚非、副市长黎军、秘书长黄桥法、副秘书长赖少瑜,松山湖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校长马宏伟等参加会议。
会上,马宏伟介绍学校最新建设进展。一年多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措施,推动学校持续跨越式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学科建设、科研学术、服务地方等方面收获硕果:被列为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被列入全省首批重点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入选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获批3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1%学科;新增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次牵头申报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217万元支持,年度科研总经费4.9亿元等。
景李虎表示,近几年东莞理工学院发展建设突飞猛进,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在这里呈现。他指出,东莞市有独一无二的制造业基础,有松山湖的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还有适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优良环境,学校要利用好周边利好因素,加快建设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学校要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等区域科技重大创新体系,深度参与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加快特色发展;做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争取在2025年实现学校提出的六个倍增、综合实力要进入全国100强、理工科高校要进入全国40强;进一步谋划学校的创新发展,集中力量做好明星专业,做好核心学科。
龚建文指出,学校在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群,围绕聚焦新材料、信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等四大领域,建设16个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等工作均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这充分说明了东莞理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龚建文表示,东莞理工学院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要抓手,抓紧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松山湖周边的大科学装置、高新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深度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高等教育的长子,是东莞的明珠,我们真的寄予厚望。”肖亚非指出,学校要与东莞市城市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当前东莞市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遇到的各类“卡脖子”技术问题,学校要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切实为东莞市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与技术服务;学校要努力抢抓机遇,对标一流,将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规划好,打造全国知名一流专业;要加强与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一条新型的办学之路;要在东莞科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担当重要的角色;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努力将学校建成国际化、湾区化的新型示范校。东莞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支撑,为学校高水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成洪波表示,学校一定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抢抓“三区叠加”重大机遇,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参与和服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力争能在新的发展周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地满足东莞城市和产业对人才技术方面的需求,实现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未来5年,东莞市计划新增投入40亿元、东莞理工学院自筹10亿元,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扩大研究生规模,力争新增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