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南方日报】92岁诺奖得主杨振宁到东莞作学术报告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6-14
  • 字体大小:  

    92岁高龄的杨振宁,拄着拐杖健步走上台阶,尽管头发早已花白,但他步履稳健,声音洪亮。13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来到东莞理工学院,作为该校的名誉校长,他为获得本年度杨振宁奖学金的学生颁奖。随后,他为师生带来一场《我的生平》的学术报告,鼓励学生投身科学研究。

    令人惊叹的是,已届耄耋之年的杨振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没有一次长时间的停顿,不时还吐出几句流利的美式英语。

    谈研究启蒙偶然叩开物理研究大门

    “这本书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20世纪物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我选择将物理学作为终生事业埋下伏笔。”讲坛上,杨振宁演示着幻灯片,凝望着一张张儿时的照片,思绪仿佛回到了八十年前。

    从7岁到15岁,杨振宁生活在清华园。初中时,他发现了一本名叫《神秘的宇宙》的书。这次阅读仿佛一把钥匙,帮他叩开了物理研究的大门。在讲座现场,杨老还不忘向台下的年轻人推荐了这本书。

    1937年,战争让杨振宁和家人流离失所,没读过高三的他获得了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机会。没学过物理的杨振宁只能借高中物理学教科书自学,一个月的闭关学习中,他对等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问题产生疑惑,直觉告诉他“那是不对的”。这样的直觉让杨振宁花了两天的时间思考,后来,他终于搞懂了。

    “当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后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你就可能走入新的境界。”这是杨振宁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感悟到的一句箴言。

    顺利考上西南联大后,杨振宁经常和物理系研究院的同窗讨论。一次,杨振宁和他们辩论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直至熄灯上床,辩论依旧没有休止。

    谈研究方向“做研究苦闷不用害怕”

    “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这是1947年,芝加哥大学的同学们给杨振宁开的玩笑。原来,由于缺乏实验经验,杨振宁做物理实验经常不慎引起爆炸。

    1945年,杨振宁作为清华大学最后一届留美公费生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的是导师费米,费米当时正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忙军事技术研究。杨振宁是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不适合进入这么机密的实验室,于是费米让他跟导师泰勒做理论研究,实验则到另一个导师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20个月的实验生活不成功。”杨振宁总结道。实验做得不顺利,理论方面也没有进展,严重打击了这位物理天才的自信心。最后还是导师泰勒开导了他。泰勒认为他不一定要做一篇实验物理的博士毕业论文,他完全可以研究理论物理,在原有的论文基础上稍加细化加长即可。

    杨振宁决定听从导师的建议,将主攻方向转到了理论物理。而他那篇小论文在经过丰富后,讲述了享誉全球的“临界指数”,后来在这方面的延伸研究则获得了诺贝尔奖。

    “做决定后如释重负,”杨振宁说,“年轻人不要害怕,如果你做研究遇到苦闷的话,是不是可以思考在总方针上做出修正。”同时,他以此故事劝慰研究生写论文受阻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放弃,学会适时调整。

    谈获得诺奖成功需要经历三个过程

    讲座现场,杨老还展示了他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合照。1949年夏天,邓稼先从普渡大学来到芝加哥大学,和杨振宁兄弟一起租了一个公寓度假。

    博士毕业后,杨振宁很长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在普林斯顿期间,杨振宁和年轻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并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宙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他刚刚35岁。

    总结自己的研究经历,杨振宁认为,所谓成功需要经历兴趣、准备和突破三个过程,“因为发生兴趣而做长期的准备,没有准备,就没有后来的突破。”同时他认为“有好的想法时不要轻易放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杨振宁认为,做科学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但他也同时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常常忽略渗透式学习,“似懂非懂也是一种重要的状态,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创新,在适当的领域多去探索。”

    对话

    “十年婚姻

    我很幸运”

    13日上午,92岁的杨振宁携38岁的妻子翁帆出现在东莞理工学院。结伴相守十年,二人至今形影不离。

    13日报告会结束后,尽管身边工作人员一再提醒,杨振宁先生已经很疲惫了,但他仍兴致盎然地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这也是他在现场唯一一次回答媒体提问。

    南方日报:您和翁帆女士的婚姻已经步入第十个年头了。有人评价你们的婚姻是“岁月易逝,唯爱不老”。您认同吗?

    杨振宁:谢谢,我很幸运。

    南方日报:已入耄耋之年,您依然体格强健,声音洪亮,令人惊叹。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杨振宁:(笑)大概是我的基因很好,也跟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有关。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吴少敏

    实习生 占荣

    通讯员 何献青 叶妙娴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