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作报告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晓玲、实习生袁小燕报道:6月13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做客东莞理工学院,并作了《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报告。
在昨日的报告会上,杨振宁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涯,特别提到了“兴趣→准备工作→突破口”。“我父亲是研究数学的,我小时候他很自然地给我讲了一些‘鸡兔同笼’、‘韩信点兵’等四则问题。我学得很快,他很高兴。很多年以后在美国,我有三个孩子,他们小时候我也介绍给他们‘鸡兔同笼’、‘韩信点兵’等问题,他们也都学得很快,我也很高兴。可是我与他们有一个区别:我父亲介绍给我四则问题之后,过了一年他再问我,我都记得很清楚;我的孩子们,我一年后再问他们,他们就把四则问题完全忘得精光。”杨振宁说,外来的信息如果能够融入个人脑子里面的软件之中,就可能会“情有独钟”,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像是一粒小种子,如再有好土壤、有阳光、有水,就可能发展成一种偏好(taste),可以使这个人喜欢去钻研某类问题,喜欢向某些方向去做“准备工作”。如果再幸运的话,也就可能发展出一个突破口,而最后开花结果。
“发生兴趣后要做长期研究,这个就是准备的过程,当时可能根本看不到成果,但没有准备就不会有后来的突破。”杨振宁说,当然每个人兴趣与能力不同,而兴趣与能力都需要培养,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小的时候,对于某些方面特别敏感,这就是兴趣可能的一个来源。”
昨日的报告会前,作为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的杨振宁博士还为东莞理工学院获奖的学子颁发了杨振宁奖学金。
余晓玲、袁小燕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