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广州日报】阎江:调整规则 引导老人行为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3-25
  • 字体大小:  

慈善敬老活动屡现老人争抢免费赠品、“顺”走现场财物等不文明行为  组织者呼吁:

  文/图 记者王进波、黄江洁

  昨日上午,东城中路旁的一家餐馆门前,六十多位老人围坐在圆桌旁,有说有笑地喝着养生粥、吃着生日蛋糕。这是广东狮子会同德服务队为老人们举办的一场集体生日派对。据了解,提供养生粥的敬老服务已经持续了十五个月,举办集体生日会虽然是第一次,但今后也将每月举行。

  为老人们带去欢乐, 是活动组织者的初衷。可历次活动中出现过的一些不和谐小插曲,却也时常让活动组织者头疼并尴尬,比如少数老人贪图小便宜,争抢免费物品曾险些造成事故,有的老人甚至临走时偷拿了活动组织餐馆的物品。

  专家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慈善组织要明确施助规则,引导教育老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欢乐:老人集体过生日 畅饮免费粥

  昨日上午十一时左右,东莞东城中路旁的一家餐馆门前,摆放着几张圆桌,放在中间的桌子上还铺着一块通红的布。六十多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围坐在桌子旁,每人面前一碗养生粥,铺着红布的那桌的老人们还在有说有笑地吃着生日蛋糕。

  不知情的人看了会以为这里是敬老院,其实它只是一家普通粤菜餐馆。慈善组织广东狮子会同德服务队在这家餐馆开展敬老服务,昨日服务的主题是为老人集体庆生,同时免费为在场所有老人提供养生粥。

  这家餐馆的老板是80后女生陆汶楹,她也是狮子会的会员。据陆汶楹介绍,提供养生粥的敬老服务已经持续了十五个月,举办集体生日会是第一次,以后每月都会为当月生日的老人举办生日会。

  尴尬:免费派送曾引争抢 常见打包偷拿

  这样的活动,服务队过去为老人们组织过多次。不过让组织者尴尬的是,在欢乐的场景之外,也时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

  去年5月,狮子会的一位会员捐赠了300副老花镜,要发放给前来喝粥的老人。而发放的第一天,因为老人们争抢老花镜,就差点发生事故。“当天的场面十分混乱,一大群老人把服务台围得水泄不通,生怕自己领不到。”餐馆经理林小姐回忆说,有些身体不好的老人,走路都颤颤巍巍,也争着往前挤,场面一度失控。

  林小姐说,有一位阿婆要给自己的老伴带一副回去。但因为数量有限,眼镜只提供给在餐馆办理了免费粥卡的老人,服务员没给她,阿婆当场就吵了起来。

  如果说争抢老花镜只是偶发事件,那么打包带粥、偷拿纸巾、带走餐具此类事情就很常见了。

  “时常会有老人家打包带粥,有的是自己带餐盒,还有人向我们要餐盒。”林小姐说。林小姐印象最深的一次发生在上个月,一位阿婆问服务员要餐盒,说要把粥带回去给孙子喝。

  林小姐说,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办了餐馆的免费粥卡,经常来餐馆喝免费粥。而餐馆的牙签和纸巾也被这位阿婆带走了不少,每隔几天这位阿婆就会拿些牙签或者纸巾回去。

  餐馆老板:养心比养生更重要

  陆汶楹的餐馆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免费养生粥,每月的花费大概需要两万多元,每月增加举办生日会的活动,开销势必还会增大。但陆汶楹表示,“花钱都无所谓,我希望通过这个载体,让老人们在一起交流谈心,能够改变老人们的一些不健康的心态。”

  去年六月,免费粥服务开展刚好半年。“那段时间是最艰难的时候,为了这个事我哭了好几个晚上。”陆汶楹说。经过半年多的时间,陆汶楹说她目睹了很多老人有不文明举动。她意识到,提供养生粥只能帮助老人保养身体,但是却非常难以解决有些老人心态和品行的问题。

  “我觉得,养心比养生更重要,很多老人不缺吃喝,缺的是心理方面的引导和关心。”陆汶楹说,希望有更多社会人士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多数老人也反感不文明行为

  当然,每天都有数十位老人在餐馆喝免费粥,不知感恩贪占小便宜者只是少数,大多数老人还是心怀感恩知恩欲报的,这些老人同时也很看不惯那些贪占小便宜的人。73岁的阿婆张淑媛就是这样。

  张阿婆说,“这里的老板人很好,我来这里很开心,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才好。”对于那些拿餐馆东西的老人,张阿婆觉得他们很过分。她说,“我很瞧不起这些人,别人对自己这么好,怎么可以还乱拿别人东西呢?”

  专家:调整规则 引导老人行为

  做慈善者付出爱心,却被受助者反复占便宜以致伤害。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阎江认为,这是一种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虽然爱心活动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也是有规则的,受助者应当去遵守规则。

  阎江表示,受助者不去遵守规则的原因可能是施助者的规则不够明确。餐馆可以将规则做出技术性的调整,比如说不能自己添粥、餐馆的特定区域不允许进入等等。这样既能保证让这些受助老人有足够尊严,又能保证爱心活动的公平性和施助效果。

  此外,阎江表示,也不能针对这种现象对老人有过多的谴责,因为老人很多的行为都已经固化,只能通过慢慢引导教育从而改变老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

  阎江建议,慈善组织可以引入专业的社工人员,了解那些老人的特殊需求,然后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比如观察拿东西回家的老人,如果家里的确困难,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