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东莞时报】东莞理工学生发明的3D打印机在淘宝开卖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3-26
  • 字体大小:  

陈盛贵在介绍3D打印的前景。记者 王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去年,东莞理工学院在3D打印产学研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

  东莞理工学院与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共建的“3D打印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正式运作。目前,该产学研平台已经成功孵化出了两家企业。

  而在学校,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师陈盛贵带着学生们攻克的“桌面式3D打印机研制及应用”,效果初步显现。

  课题组吸引了大二至大四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们自制的3D打印机已经在淘宝上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东莞3D打印产学研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路怎么走?东莞3D打印方面的人才培养情况如何?本报专访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师陈盛贵,带您走进3D打印在东莞的又一个侧面。

  带学生做课题

  学生发明的3D打印机已经在淘宝开卖

  东莞时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3D打印这个领域的?

  陈盛贵:2008年毕业留校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学校上实践课。那时候叫做“快速成型”。当时,学校只有一台3D打印机,是国产的,15万元。进口的根本买不起。

  东莞时报:后来怎么想到了带学生做课题,自己研究3D打印机的呢?

  陈盛贵:不想让学生围成一堆,只能看,不能动。那时候,国外关于3D打印的技术都是开源的,我们就开始应用那些技术,带着学生制作3D打印机。

  到了2011年9月份,我们的课题组正式启动,叫“桌面式3D打印机研制及应用”。一年时间后,学生自行研究制作的3D打印机已经有10几台了。还有学生把它放到网上,卖了好几台出去。

  东莞时报:卖多少钱呢?都是什么人在买?

  陈盛贵:我们第一代3D打印机大概卖两三千块钱,第二代卖到5000块钱左右,现在正在研究第三代。主要是一些个人爱好者,还有一些小企业主来买,买去研究、开模或测试耗材等。

  学生制造

  专用软件设计是很大难题

  东莞时报:要带着学生们自己制造,应该也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吧?

  陈盛贵:是的,刚开始,我们碰到的主要问题是材料比较贵。材料一般都是进口的,我们买不起。后来想了一个办法,买一些国外的材料来测试。当时,和广州的一家企业有合作。测试完以后就让他们帮忙生产。但最关键的是软件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设计软件,都是使用国外开源的技术。

  东莞时报:经过几年的发展,你这个团队有没有一些变化呢?

  陈盛贵:团队现在已经有十四五人了。学生对3D打印的兴趣越来越浓。从原来主要是大四的学生,到现在已经开始覆盖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了。

  学生的来源也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制造专业,还有会计、互联网设计等等专业的学生。因为3D打印在国外是一个“社会制造”的概念。你有什么需求,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创意,再找到打印机制造。因而,他就需要涵盖不同领域的学生。

 

人才培养

  东莞的需求远高于供给

  东莞时报:你们这些人,未来都将进入3D打印的相关行业吗?

  陈盛贵:我们这个团队出去的很多学生,都到了3D打印相关行业或者公共服务平台等去就业。

  东莞时报: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

  陈盛贵:东莞是一个制造业大市,3D打印行业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但在人才供给方面,目前东莞只有3所学校有相关的人才培养。而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大概也只有5-6个人才的输出,市场的需求是远远高于供给的。比如,长安就有很多的模具厂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东莞时报:东莞3D打印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陈盛贵: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他的人才需求是比较大的。但目前,学校一般都没有3D打印的专业方向设置,因而人才没有大规模培养的途径。另外,东莞3D打印方面培养的人才,主要还是应用型人才,基础研究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少。

  东莞时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陈盛贵:希望能开设相关的专业和方向,而3D打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比如资金。

  3D打印再上台阶

  领军型人才的引进是关键

  东莞时报:人才的培养,是不是制约东莞3D打印再上台阶的关键因素?

  陈盛贵:人才问题,是各个城市3D打印发展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东莞3D打印的应用和装备制造这块,国内可能只有江浙或者西安能和我们对比。因为,东莞制造业基础的先天优势,让它在发展这个产业时,它的市场和产业链配套是非常齐全的。

  但要想和国外去竞争,东莞在核心部件的工艺突破这方面,东莞是比较薄弱的。 这就需要在工艺方面,特别是在材料的基础性研究上要有新的突破。而要实现这样的突破,就需要有相关方面研究的领军人物。

  东莞时报:在这方面,东莞目前的情况怎样?

  陈盛贵:目前,东莞掌握3D打印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的领军型人才也有。比如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杨永强教授,他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就很厉害。但主要还是在生物医药领域。而在其他地方,有些相关的领军型人才还需要从海外引进。

  产学研合作

  已经孵化出两家企业

  东莞时报:听说,去年学校还和横沥共建了一个“3D打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陈盛贵:是的。主要是和横沥的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共建的。我们主要提供技术培训和人才的输出。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培育了两家企业,一家主要是做激光3D打印机,另一家主要做创意设计馆,开展定制化的礼品和模型业务。

  东莞时报:从整合而言,东莞3D打印产学研合作方面目前的进展如何?

  陈盛贵:在产学研合作,东莞今年也启动了数控一代。可能,3D打印产学研合作就包含在这里面了。但在其他一些城市,3D打印产学研是有专项的扶持引导的,东莞还没有详细的东西出台。

  东莞时报:3D打印产学研合作在东莞要做得更好,你有怎样的建议?

  陈盛贵: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事情。比如横沥和我们的3D打印平台。我们设想,平台未来能与不同的企业合作,平台里有不同专业的人才,可以服务到东莞的模具行业和其他的制造业行业等。这样,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将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服务好东莞的企业。

  面对一些中小企业,我们给他们进行模型打印。还有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人才,我们就输出人才。可以说,平台运作的前期目标已经逐步形成。但接下来的发展,还需要一些经费的支持,和一些优质资源的引入。(吴碧华)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