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羊城晚报】单车上的公益:3500公里,4000份免费午餐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2-25
  • 字体大小:  
公益眼

  东莞理工学院两名大学生从东莞骑行到北京募捐,募到的数千份免费午餐多由普通民众捐赠

  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来不及卸下一身的疲惫,2月24日,前一天晚上刚刚返校的东莞理工学院国贸系大三学生陈振森和他的学弟黄涛与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他们寒假期间骑行北京募捐“免费午餐”的故事。

  截至24日上午,他们通过“骑行”方式募捐到“免费午餐基金”12000多元,折合“免费午餐”4000余份,捐款多来自普通民众。而陈振森和黄涛本来主要是想发动企业家捐助“免费午餐”的,结果让他们有些遗憾。

  原计划:

  想发动企业家捐助

  陈振森是东莞理工学院国贸系一名大三的学生,1月11日,他与学弟黄涛从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学校出发,一路向北骑行,沿途为“免费午餐基金”募捐。

  因为身体无法适应恶劣天气,2月6日,黄涛在连云港放弃了骑行,后坐火车到北京并于2月13日先行返回学校。接下来的路程陈振森选择了一个人骑行,2月18日下午他到达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完成了这次骑行之旅,全程超过3500公里,历时一个多月。

  出发前,陈振森和黄涛就制定好了“131计划”,即骑1公里,捐3元钱,献1份午餐,目标是为贫困学童募集到4万份免费午餐的资金。根据计划,他们将沿途拜访企业家,宣传免费午餐,希望借此发动企业家捐助午餐,并向他们收集祝福语,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每到一地我们都会通过网络以及当地媒体查找当地企业家的联系方式,电话、短信、私信都很少得到回复。”在这次骑行活动中,联系当地企业家这块工作主要由黄涛在做,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只得到了四川一家企业CEO的捐赠,刚开始这位CEO只准备认捐1000元,后来了解到活动的意义又追加了捐款,一下子捐了6000元,这也是此次骑行活动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

  目前,黄涛正在和学校联系,希望能在学校开设一个“免费午餐”的分站,长期接受募捐,包括衣物、书本等。

  在路上:

  传递爱心感觉很好

  实际上,在这次骑行之前,作为一名自行车爱好者,陈振森已经两次骑单车进西藏。此次的公益骑行也和骑行西藏的经历有关。

  骑行西藏时,让陈振森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小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些小孩子尝试着和他交流,但是有的小孩不会说简单的汉语。“主要是贫穷和教育资源缺乏导致的,回来后我就一直在考虑,能否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后来接触到“免费午餐”,陈振森决定将他热爱的骑行和公益进行结合。

  “骑行的30多天中,只在青岛休息了两天,因为强度大和气候寒冷,这次骑行甚至比骑行西藏还要辛苦。骑行途中冷是最大的困难,零下11℃的时候我们还在外面赶路。”严寒的天气对于两个南方人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因为路况不好,路上至少爆胎20次,补胎的胶水冻住了,就得用双手将其焐热。

  因为和一些“沙发客”约好了住宿时间,陈振森和黄涛有时不得不连夜赶路,大年二十九那天,他们骑行了18个小时,直到大年三十的凌晨3点多才赶到约好的嘉兴“沙发客”家中。“这名‘沙发客’一直在等我们,还为我们准备了火锅,我们一直吃到了凌晨4点多。”黄涛告诉记者,活动前他们联系了30多名“沙发客”,“我们是为了帮助山区的孩子,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到北京:

  800元现金送到总部

  陈振森告诉记者,出发前他们制作了“免费午餐”的横幅、海报以及小旗子,骑行途中他们进行了数次的现场宣传。“本来活动是不接受现场捐款的,但一些热心市民坚持要表爱心,在到达北京后,我将活动中收到的800多元现金送到了‘免费午餐’的总部。”

  在“免费午餐”的总部,陈振森见到了“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发起人邓飞,邓飞向他赠送了刚刚出版的新书——《柔软改变中国》,并在书上写道:“骑行到北京,东莞正能量”。

  2月21日早上7时,陈振森坐火车返回广州,但在长沙火车站钱包被偷,下火车时,陈振森身无分文,幸亏得到车上好心人的帮助,他才到达了广州的亲戚家。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