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两名大学生为公益寒假从东莞骑行近4000公里到北京
文/记者陈臣
两个90后大学生,一个大胆而有爱心的想法,促成了一段近4000公里的公益骑行,他们跋山涉水,跨过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骑车到了北京。此行他们募得善款12000多元,目前捐款还在继续。“东莞正能量”,这是到达北京后,“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对他们的褒奖。
前后38天,他们路上遇过风雪,也打过退堂鼓,但也收获了他人信任、支持以及爱心。他们的骑行也让人发出感叹:“要是我还年轻,也要骑这么一回!”
初衷:
寻找骑行的意义
1992年出生的陈振森,是东莞理工学院国贸系大三学生,也是骑行的发烧友。他曾经组织并参与过海南岛环岛骑、珠三角环骑等活动。
“我常被同学问到骑行的意义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他们,沿途经历了什么。”骑行的经历越丰富,陈振森的困扰也就越深,而也正是这困扰激发了他通过骑行来做公益的想法。了解到“免费午餐”公益项目,于是便有了这一次的“2014,一路向北骑行的免费午餐”骑行计划。这时,陈振森遇见了大二广电专业的黄涛。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开始策划公益骑行。
响应:
民众热心企业略“冷淡”
据黄涛介绍,两人骑行的主题是“131计划”,即骑1公里,捐3元钱,献1份午餐。总共4000公里左右,也就是12000份免费午餐。
出发第一天,两人就迎来了“开门红”。从东莞骑到惠州后,一位热心的老大爷,对两人的公益骑行很感兴趣,并踊跃捐款。“那个老大爷跟我们聊得很欢,了解我们的活动后,还不停地夸赞,‘中国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
黄涛说,沿途的民众对于他们的公益活动都十分热情。“当然,也有人是对骑行感兴趣,冲着我们说:‘如果我还年轻,也会来次这样的公益骑行’。”
根据计划,他们希望能发动企业或企业家来献爱心。“通过媒体和网络的资源,我们联系了很多企业,打过电话,发过短信,但是很多都石沉大海,基本没有反馈。”
不过,四川某企业的一位CEO十分热心。陈振森说,该热心人士答应他,如果他骑到北京,就捐一年的‘免费午餐’,也即1000元。“但最后他捐了6000元,也就是6年的‘免费午餐’。”
波折:
伙伴退出独自骑完全程
两人在到达连云港后,遭遇了骑行上的最大困难。因当时的天气和身体的原因,在坚持了30来天后,黄涛无奈退出骑行。
不过,倔强并且经验丰富的陈振森,毅然决定要骑到北京。“我当时想,这是一个承诺,也是对山区孩子的责任,所以不能有退路。”陈振森说。
陈振森说,因为寒假紧凑,又是冬天,还遇上雨雪天气,所以骑行的确需严格照计划进行,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最长的一次,从厦门到青岛,连续骑了20多天,除了吃饭睡觉,从未中断。一路下来我爆了20多次胎,车货架也在南京长江大桥被公交蹭断过。”不过,最终他坚持下来了,并于2月18日到了北京。
收获:
人与人之间信任和支持
据黄涛介绍,本次骑行两人共筹得了现金善款800多元。“不过,因为做公益,所以我们开设了一个新浪微公益账号,目前已有12000多元捐款,捐款也还在继续。”
在北京,“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邓飞见到了陈振森。“他给我们题了字——‘东莞正能量’。”陈振森说。
前晚,陈振森和黄涛都已顺利返回松山湖校区。谈及一路走下来的收获,陈振森和黄涛有着共同的感受。“最大的收获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支持,这种感觉很好。”陈振森说。
陈振森还告诉记者,出发前他联系了30多位“沙发客”,每到一个歇脚地,就靠热心“沙发客”提供住宿。“有一天我俩骑到凌晨时分,但事先联系好的‘沙发客’们依旧等着我们吃夜宵。”
黄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考虑在学校设一个“免费午餐”站点,让更多同学参与公益或献爱心。
TIPS
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它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同时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活动中,通过社会捐助的力量,对一些贫困山区学校简陋的厨房条件予以改善。活动于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