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东莞时报】善能生善,更彰显城市力量

  •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2-25
  • 字体大小:  

   两则东莞正能量新闻:东莞横沥隔坑村93岁朱银苏年轻丧夫,儿子早夭。过去50多年的孤寡岁月里,邻居黄柱深一家三代给了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陈振森和黄涛,这两位东莞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用公益骑行的方式,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募捐免费午餐。(详见今日A03版、A10版)

    50多年的孤寡岁月,邻居三代的悉心照料。这份正能量来得如此传统,村中升斗小民的默默坚持,古朴、坚定、美好,带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酝酿千百年的芬芳。这份坚持多年的事迹,被评为“广东好邻里十大正能量案例”,正足以说明,东莞十丈红尘之下,依然是淳朴的民风、向上的精神。

    大学生骑行数千里为乡村孩子募捐,则带着年轻一代的特点。骑行募捐,这种行为艺术般的现代慈善方式,完全是90后的风格:高调、大胆、充满锐气。但是,一份向善之心,与黄柱深一家三代的坚持别无二致。他们骑行近8000里,历时一个多月,与包括疾病在内的困难作斗争。尽管未能完成预定计划,然而这份坚持与勇气,已然难能可贵。

    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慈善风格,表征着东莞向善之心永不衰竭。而且,它们的意义不止于此。多年来,关于东莞,有很多无聊看客戴着有色眼镜,进行无端想象。而且这种现象,以近来为甚。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创造着巨量的财富,蕴藉着巨大的能量,可谓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窗口。然而,却困扰于、焦虑于城市形象。什么是东莞这座城市应有的形象,什么能代表着东莞的精神?这是东莞人一直在追问的。

    一个地方的精神,应该是具有传承性的,能够扩散、感染在这种城市生活的人。土生土长的黄柱深一家,前后50年的善举,正代表着东莞民间优秀传统传承不断,生生不息。而从潮汕乃至新疆来到东莞念书的学子陈振森和黄涛,则用它们的行动彰显东莞向善的精神是如何富于感染力。正能量在东莞民间,从来未曾匮乏,从来不曾失去过蓬勃的生长力。而这些,正是东莞可以大声地宣扬,努力地培育的东莞精神。

    善能生善。正因如此,我们才如此努力地关注、挖掘东莞民间正能量。本报记者远赴韶关始兴进行扶贫踩点,得知当地有6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正需要我们的帮助。东莞有大批韶关籍新莞人,在此发光发热,为东莞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我们期盼,东莞的善长仁翁能及时伸出援手,用自己的正能量,温暖这些孩子,让东莞善的精神流淌得更广、更远。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