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莞工 > 正文
【南方日报】东莞松山湖建园20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举行 松山湖科学城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

  •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21-12-10
  • 字体大小:  

继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松山湖科学城;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超246亿元;6所高水平高校与东莞达成合作,携手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12月9日下午,松山湖成立20周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系列活动举行,全面总结回顾松山湖过去20年科技引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表彰一批20年来突出贡献人物及企事业单位,掀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起步成势注入全新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为东莞科技创新提供关键承载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东莞正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松山湖也迎来了建园20周年,全面开启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新征程。

活动以一部专题片开场,全面总结回顾了松山湖过去20年科技引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不凡历程。

200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松山湖建设成为未来东莞的经济和科技中心,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关键动能。2010年,松山湖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正式跻身科技创新“国家队”。2015年,松山湖成功入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赋予东莞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方面继续探索的重大使命。2020年,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掀开跨跃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20年来,松山湖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荒地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数次飞跃,成为拉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乃至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介绍,20年来,松山湖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关键承载;坚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东莞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走生态文明与创新驱动并行发展道路,为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绿色样板;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关键一招”,为东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要探索。

20年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一批突出贡献人物及单位受表彰

松山湖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无到有、迅速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时至今日,松山湖已集聚超过500家国家高企、30家新型研发机构、14家国家级孵化器,超过50名院士、68名国家级人才、27个省创新科研团队、3万名高层次人才参与科学城建设,因创新而生、依创新而兴、靠创新而强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强,有力推动东莞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全国科创二十强中位列地级市第三。

松山湖加快构建起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体系,时至今日已集聚总量居全市首位的37家上市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布局于此的生物医药、新材料、半导体企业均超过300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近90%。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8亿元,超过2001年的东莞总量,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松山湖过去20年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企事业单位和突出个人的支持带动。他们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敢闯敢试、勇立潮头,成为广大松山湖建设参与者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松山湖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近段时间,通过自荐、推荐、单位审核、征求意见、活动领导小组审核、松山湖党工委审定、社会公示,共评选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等10位“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以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公司、生益科技等20家“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活动现场,分别为受表彰的个人及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颁奖。

助力科技高水平发展

重大科学装置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手段,东莞市谋划布局中国散裂中子源,为当下科学城建设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松山湖将努力汇聚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层次能级。

“十四五”期间,东莞将率先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并新启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建设,进一步突出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及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冯稷,分别对上述装置筹备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4台散裂中子源,它包含一条直线加速器、一个环形加速器、一个靶站及一期三台谱仪。作为国家已布局建设的5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项目关键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自2018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先后服务全球超过2600名用户,完成重要原创性课题超过600项,为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和轴承、深海潜水器、高铁轮轴系统等大型工程部件残余应力和服役性能检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是新能源锂电池与储氢材料以及半导体芯片等材料检测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

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谱仪数量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设备实验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国内外更多用户需求,为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

纵观国内外一流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聚建设是普遍规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成为继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科学目标是建设国际先进,波段、性能以及应用终端覆盖最全,以阿秒时间分辨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

冯稷表示,设施建成后将能够同时从阿秒时间尺度和纳米空间尺度全面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内壳层电子、价电子、自由电子等电子形态运动规律以及与电子耦合的其他作用机理,实现对超快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和操控,为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癌症治疗等多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强劲推力。

“设施的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阿秒科学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支撑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冯稷介绍道。

携手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一大批重大产业及高校合作项目签约

重大产业是松山湖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承载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在东莞市主要负责人的见证下,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代表松山湖管委会与光大第三代半导体、腾讯云、吉诺卫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国星宇航项目等一批面向未来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量级产业项目进行了签约。

该批项目总投资超246亿元,未来将助力松山湖进一步抓住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强化松山湖对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重大项目清单,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城市的投资流向、发展重点,乃至中长期经济发展路线图。松山湖当天签约的重大项目中,涵盖了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

例如,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150亿元,用地总面积约803.1亩,主要从事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化项目。项目将以集团旗下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为研发核心,搭建全国领先的先进半导体技术研发与孵化平台。

接下来,松山湖将着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断发展壮大园区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同时,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各项重大项目按期竣工投产。

高水平高校是人才与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地。松山湖科学城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广泛向国内外一流高校借智借力,推动松山湖加快发展建设。

活动期间,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6所高校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松山湖将聚集新一批国内一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在大科学装置及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创新优势,在校地合作、产学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面深化协作。签约双方还将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校地全面战略合作优势,进一步在东莞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助力东莞市建设成科技创新活跃、人才团队聚集的创新型城市。

围绕“四梁八柱”实施框架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自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松山湖科学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围绕“四梁八柱”实施框架,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大会期间,还以影片形式对松山湖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展播介绍。目前,松山湖科学城按照“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格局,正加速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东莞理工国际学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建设高品质综合服务及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精准配置商务办公、酒店、商业街区等服务内容。与此同时,松山湖全面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水平,满足各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实现三年5000套,五年10000套的供给目标;全方位推动教育设施建设,保障充足的学位供给,并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未来学校建设,鼓励创新办学模式,提供国际化基础教育服务;完善医疗体系,提升东华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北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谋划建设儿童(妇幼)医院,提供多层级、高水平医疗服务。

当前,一批重大城市配套项目已陆续启动建设,“十四五”期间,科学城将以高品质的城市配套环境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学家园。

■延伸

系列精彩子活动同步举办

全民参与走近松山湖过去与未来

松山湖建园20周年大会前后,一系列精彩子活动也同步举办,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与参与。

建园20年来,每一位松山湖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活动举办期间,松山湖管委会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共同推出H5互动装置——快来领取你的“湖人证”,邀请松山湖人以亲历者的视角重温过去20年松山湖的发展历程。创意互动产品引发多方关注,各界人士分享与松山湖的故事,寄语松山湖20周年发展。

“松山湖是一个可爱的地方,是一个很棒的创业地方。”因创业结缘松山湖,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说,得益于松山湖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地方支持,云鲸也随着松山湖的发展不断成长,朝着成为智能拖地机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

活动当天,现场布置了造型精致、且极具松山湖特色的装置,吸引与会者合影留念。大家还能通过扫码观看创意视频、生成自己专属的“湖人证”。在会场旁边,通过松山湖建园20年图片展,带观众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感受松山湖2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是一个集展示、科普、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展示平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漫步其间,即可全面管窥松山湖建园20年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模式及经验,以及面向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及未来远景。

活动期间,通过直播,场外观众也能通过线上平台,跟随主播的脚步,一起走进全新亮相的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全方位解锁松山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记者:陈启亮 张珊珊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1年12月10日第A06版

原文链接


网站导航 | 网上投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东莞理工学院 Copyright©2013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