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松山湖建园20周年“改革、创新、再出发”大会在东莞松山湖畔通湖礼廊举行。活动全面回顾总结了松山湖建园20年跨越式发展历程,并对一批20年突出贡献人物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表彰。
当前,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活动期间,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首次发布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水平高校与东莞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光大第三代半导体、腾讯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一系列重点项目及合作推进,为松山湖改革创新再出发注入新活力。
突出贡献人物及企事业单位受表彰
活动以一部专题片开场,全面总结回顾了松山湖过去20年科技引领、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不凡历程。20年来,松山湖秉承“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处女地到科技产业园,再到国家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数次飞跃,成为拉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乃至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发言中表示,20年来,松山湖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走生态文明与创新驱动并行发展道路,坚持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关键一招”,成为转型升级的探路先锋,为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提供了关键承载。“改革、创新、再出发,未来,我们要将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城市建设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推动松山湖成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松山湖过去20年的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企事业单位和突出个人的支持带动。他们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敢闯敢试、勇立潮头,成为广大松山湖建设参与者的杰出代表。
连月来,通过自荐、推荐、单位审核、征求意见、活动领导小组审核、松山湖党工委审定、社会公示,共评选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湘等10位“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以及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公司、生益科技等20家“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
活动现场,吕成蹊与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骆招群、市政协党组书记陈文明等分别为受表彰的个人及企事业单位颁奖。
松山湖科学城将再迎一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期间,东莞将率先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并新启动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建设,进一步突出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及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冯稷,分别对上述装置筹备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陈和生表示,过去十余年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及松山湖的支持下,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为推动松山湖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4台散裂中子源,它包含一条直线加速器、一个环形加速器、一个靶站及一期三台谱仪。今年,由东莞理工学院、散裂中子源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内首台多物理谱仪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
运行3年多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全球注册用户超过2600名,完成重要原创性课题超过600项,在国际刊物发表120多篇重要文章。其中,很多课题涉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及高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在推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良好,开放程度高,国内广大用户需求迫切,最近一个季度的用户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0%。
根据规划,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功率将提高5倍,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同时,二期项目将新建11台用户谱仪,使谱仪总量达到20台左右,极大提升设备实验能力,从时间、空间尺度上,都将更好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
陈和生表示,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已在东莞集聚了400多人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管理及科研、运营队伍,可为未来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这是东莞非常宝贵的财富。
纵观国内外一流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聚建设是普遍规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成为继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科学目标是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波段、性能以及应用终端覆盖最全的,以阿秒时间分辨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
设施建成后将能够同时从阿秒时间尺度和纳米空间尺度全面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内壳层电子、价电子、自由电子等电子形态运动规律以及与电子耦合的其他作用机理,实现对超快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和操控,进而从根本上解释固体、液体、气体以及等离子体等物质形态的最基本物理规律,为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癌症治疗等多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强劲推力。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工程目标是建设波长覆盖极紫外、软X射线、硬X射线、γ射线与太赫兹,包括高重频、高脉冲能量、短脉冲、窄带宽等多种特色性能,集成当前最尖端的激光技术与阿秒脉冲产生、测量和操控技术,以阿秒时间分辨为主要特点的超快光束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设面向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以及分子生物等多学科需求的应用研究终端,与光束线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超快科学研究设施。
冯稷表示,设施的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阿秒科学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支撑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签约
重大产业是松山湖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承载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松山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已成功引进华为终端、生益科技、新能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世界级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落户松山湖,新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活动期间,在东莞市主要领导见证下,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代表松山湖管委会与光大第三代半导体、腾讯云、吉诺卫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国星宇航项目等一批面向未来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量级产业项目进行了签约。
该批项目总投资超246亿元,未来将助力松山湖进一步抓住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强化松山湖对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重大项目清单,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城市的投资流向、发展重点,乃至中长期经济发展路线图。松山湖当天签约的重大项目中,涵盖了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
例如,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150亿元,用地总面积约803.1亩,主要从事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化项目。项目将以集团旗下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为研发核心,搭建全国领先的先进半导体技术研发与孵化平台。
接下来,松山湖将着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断发展壮大园区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同时,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各项重大项目按期竣工投产。
牵手6家高校共同推动科学城建设
高水平高校是人才与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地。松山湖科学城始终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广泛向国内外一流高校借智借力,推动松山湖加快发展建设。
活动期间,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6所高校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签署《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松山湖将聚集新一批国内一流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在大科学装置及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创新优势,在校地合作、产学融合、人才招引等方面再开创松山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双方将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创新资源,以高校创新资源赋能科学城建设,以松山湖科学城为抓手,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具体而言,双方将在合作方式、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围绕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大定位,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参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的经验和优势与东莞市大科学装置资源、良好的市场机制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工作。
此外,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协作互动。进一步加快大湾区大学建设,推动签约高校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组织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入驻松山湖科学城,共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培育壮大松山湖科技创新力量。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自今年4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松山湖科学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
围绕“四梁八柱”实施框架,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学设施、一流企业、一流机构、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等“五个一流”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大会期间,还以影片形式对松山湖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展播介绍。目前,松山湖科学城按照“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格局,正加速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预研、先进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东莞理工国际学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建设高品质综合服务及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精准配置商务办公、酒店、商业街区等服务内容。北部推进万象汇、月荷湖综合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北部产业服务中心,中部建设科技、艺术、生活高度融合的文化街区,布置音乐馆、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水秀剧场、复合书店、创意集市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东莞市科学艺术中心。南部通过环湖碧道串联科学公园、悦榕庄、国际会议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大湾区人才交流中心。
与此同时,松山湖全面提升人才安居保障水平,满足各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实现3年5000套、5年10000套的供给目标;全方位推动教育设施建设,保障充足的学位供给,并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未来学校建设,鼓励创新办学模式,提供国际化基础教育服务;完善医疗体系,提升东华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北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谋划建设儿童(妇幼)医院,提供多层级、高水平医疗服务。
当前,一批重大城市配套项目已陆续启动建设,面向“十四五”,科学城将以高品质的城市配套环境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学家园。
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名单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 工程总指挥
李泽湘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 限公司董事长
王恩哥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理事长
任树录 华为公司监事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 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国军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黎德文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校长
张 茵 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董事长
王中嶽 广东红珊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峻彬 云鲸智能(东莞)有限公司CEO
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名单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华为公司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松山湖支行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医科大学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
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一胜百模具(东莞)有限公司
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
东莞南区供电局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
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
记者 陈启亮 郑国豪 张珊珊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1年12月10日第DC01版
原文链接